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止疼药,以及癌症病人止痛药有哪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患者疼痛,中医上究竟是怎么看待的?都有哪些常用药物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仅是由于癌症的致死率高,还有癌症所引发的疼痛也是十分折磨人的。有不少患者身上出现疼痛,但不知道是不是属于癌痛,那么,癌痛是怎么样一种感觉呢?
从早期癌痛看,此时的疼痛多不是十分剧烈,采取常规的止疼药物如布洛芬即可缓解疼痛,患者也较为容易忽视这类癌痛信号。
癌症进入中期后,人体会因癌细胞的侵袭发生实质上的组织损伤而导致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受损所导致的异常痛觉传递(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两种疼痛在癌症中期患者身上最为常见,例如癌细胞直接浸润或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会导致出现刺痛、麻木痛、烧灼痛等。另外,癌细胞侵犯患者脑组织和嵴髓会造成放射痛、偏头痛等,还会伴随有脑功能损伤,如:偏瘫、失语、视觉味觉嗅觉丧失等。
癌症进入晚期,肿瘤可扩散至骨骼导致骨质破坏,大量破骨细胞增殖会损伤并刺激骨膜和骨骼周围组织,从而出现痛感。这类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加重,后期骨质破坏严重时,还会出现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以腰椎最常出现。癌症患者晚期会出现局部肌肉功能异常、代谢物质堆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病理性改变,这些不良因素可引起的肌肉痉挛,轻症时服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重时类似于腿抽筋或肠痉挛,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痛,普通止疼药物多效果不佳。
癌性疼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是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一种特有的疼痛形式。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癌痛成为影响有效抗癌计划进行、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癌痛十分必要。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肿瘤直接侵犯周围器官及组织致痛、肿瘤分泌因子致痛、伴随炎症因素致痛、治疗后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疼痛以及心理因素致痛。
中医学对癌痛的病机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即实证的“不通则痛”和虚证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引起脉络闭阻,瘀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如《证治要诀》云:“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伤正气,气血虚弱,无法荣养脏腑经络而发生疼痛,经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由于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之别,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一般而言,早、中期肿瘤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模式。针对气滞、血瘀、痰湿、热毒、虚损、虚实夹杂等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气滞者可用行气止痛的方法,常用柴胡、川楝子、青皮、香附、木香、佛手、乌药、厚朴、八月札、枳壳等;热毒者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半枝莲、黄芩、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败酱草、山豆根、蚤休、苦参等;阳虚者可用温阳散寒止痛的方法,常用附子、肉桂、细辛、乾姜、丁香、川椒、吴茱萸、淫羊藿、补骨脂、杜仲等;虚实夹杂证者临证酌情加减化裁,实多虚少者,驱邪为主,佐以补虚,虚多实少者,以补虚为主,酌加抗癌之品并根据癌痛的部位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物。
癌痛在初期多为慢性、隐匿的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钝痛逐渐转变为锐痛、刀割样痛,可沿神经支配区放散,通常是慢性疼痛。多数慢性癌痛表现为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即同一个癌痛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可以是多性质、多部位和多原因的。癌症患者在出现癌痛的同时,可以伴有焦虑、厌食、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癌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也会造成影响。长期吃不好、睡不着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肿瘤细胞一般在人体抵抗力较差时发展最迅速,以致不利于癌症治疗。因此,当患者感到癌痛时,应及时告诉身边的人以获得支持和帮助,接受规范癌痛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癌友亲述:睡不好,动不了,癌痛发作怎么办?送你止痛药使用指南
长沙的王生肿瘤腰部扩散,痛点不断绕嵴椎游走。每天癌痛发生时,王生都需要靠4个小伙子分别抱住双腿,腰部和头,才能阻止他因为疼痛而去撞墙的危险行为。
57岁的李阿姨因为肿瘤转移产生的背痛,每晚只能背靠着枕头坐睡。穿衣服时,她只能慢悠悠地一点点把手挪进袖子里。家人也没办法帮她穿衣服,因为一碰李阿姨,她就会痛得受不了。
这些都是癌痛的表现。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癌痛却正在折磨着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
所谓癌痛,是“癌性疼痛”的简称,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癌痛是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见。癌症一般出现在晚期,长期带瘤生存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癌痛。
疼痛总共分为10个等级,多数晚期患者可到7级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10级,10级有多疼,和生孩子、被开水烫差不多的感觉,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癌痛属于慢性疾病,不治疗的话会越来越痛,而生孩子、被开水烫只是短暂的疼痛。
有资料详实,700万癌症患者里有至少一半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癌痛,其中40%是轻微疼痛,60%是中度以上的疼痛。这些长期受癌痛折磨的患者中,很多会选择了“熬”,认为只要熬过去就会好。其实,忍受癌痛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在夜晚休息时发生癌痛更是会影响患者休息,让患者没有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去对抗癌症,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为了舒缓癌症患者的癌痛,一些医院是设有癌痛门诊的。当癌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应该去癌痛门诊或其他有关的医疗部门寻求解决方法。
那么有癌痛的患者去到这些癌痛门诊,应该做什么呢?癌痛门诊的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疼痛的各种情况,比如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描述,疼痛程度,疼痛加重的时间,有无服用过镇痛药,(如有)镇痛药有无效果,疼痛是否导致失眠,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等。这些问题,患者自己是最为清楚的,所以去就诊时,最好是能自己去。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去,而是以家属代为就诊咨询,则要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准备,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一些记录。
不管是患者就诊,还是家属代劳,核心问题是如何讲述自己癌痛的程度。这里有一个简单办法,即从癌痛是否影响睡眠来间接判断癌痛程度。不影响睡眠,则为轻度癌痛;影响睡眠,但可入睡,则为中度癌痛;彻夜安眠,则是重度疼痛。
另外,患者还要做好疼痛性质的描述,是胀痛、酸痛、刺痛、牵拉痛,有无灼烧、电击、发射疼痛等。这些都能让医生更加了解情况,知道该如何用药。
一般,医生会用镇痛药来对付癌痛。这些镇痛药有叁大类:解热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辅助镇痛药。
像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用于轻度癌痛治疗,有时也在骨转移疼痛中联合应用。要注意的是,这类药不能大剂量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是长期服用,患者要定期检测凝血机制和肝肾功能。有胃溃疡、肝肾功能不佳、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慎用。
阿片类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是对付癌痛的主要药物,效果更强。这类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自行加减量或停用。
辅助镇痛药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激素等,一般是在使用阿片类时添加,帮助提高疗效用的,剂量较小,遵医嘱即可。这类药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嗜睡。
阿片类镇痛药是大部分癌症患者出现癌痛的时候所用的。可是,芬太尼、吗啡这些药物不会上瘾吗?这些药物的确常被用于毒品制作。但是,只要使用规范,这类药物成瘾几率仅有千分之一。
实验和临床实践均证实,癌痛患者口服吗啡,或者使用透皮贴剂,都极少出现成瘾。如果癌痛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需要逐渐增加剂量,但这种对药物“身体依赖”现象应与所谓的“成瘾”加以区别。
总之,因癌痛而需要长期用药的人使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目前来看,阿片类止痛药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资料:
1.《痛要说出口!“癌痛”要治不要忍》.央视网.2019年10月30日
2.《癌患用止痛药存五大误区 专家:科学给药可缓解》.新晚报.2014年11月18日
3.《“忍痛”文化导致中国六成癌痛病人未妥善治疗》.广东新闻网. 2006年07月31日
4.《癌痛治疗手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