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血液检查癌症什么指标数值是多少,以及癌症检查指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从化验单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
现在大家都重视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后,如果在化验检查中出现以下这些指标异常,要提高警惕,可能与恶性肿瘤(癌症)有关联,应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或确诊。
血常规异常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如果这些指标只是轻度的升高或降低,不用太担心。
如果出现明显异常,可能提示恶性肿瘤可能,得进一步检查。比如:
1.白细胞明显升高伴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容易出血),要警惕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明显升高,要注意排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能。
3.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叁系减少)见于所有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4.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有时也会出现白细胞的异常明显升高。
5.血小板计数升高也见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比如肺癌、肠癌等。
6.很多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贫血)。血生化异常主要包括肝肾功能以及血糖、血脂、心肌酶、电解质等。如果出现某些指标的异常也要警惕癌症可能,得去进一步检查排查。
肝功能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异常,通常表示肝肾胰有问题,其中包括恶性肿瘤。
对于肝功能指标异常,要进一步检查以排查肝胆胰方面的疾病,当然也包括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
肾功能也是一样,如果肾功能有明显的异常,要去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包括恶性肿瘤引起的肾功能异常(不太常见)。
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注意排查骨肿瘤(包括原发骨肿瘤和其他癌症骨转移)和肝脏肿瘤。
出现血钙升高也要注意。肿瘤骨转移发生骨破坏,血钙可能会升高。
乳酸脱氢酶(LDH)同样没有特异性,就肿瘤方面来说,在多种血液淋巴系统肿瘤中可能会有较明显升高,比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且与肿瘤增殖浸润、严重程度、肿瘤负荷有关,可用于协助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
要注意的是,这些检查都没有特异性,千万不要简单地把指标异常和癌症画等号,要进一步找专科医生就诊确认。
肿瘤标志物异常从名称可以看出,肿瘤标志物跟肿瘤的关系相对来说更特异一些,但也同样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得了癌症,而得了癌症的人也完全可以肿瘤标志物正常。
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找肿瘤专科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分析,有的定期随访复查就可以,有的要进一步做针对性检查。总之,对于体检中发现的异常,可找相应的专科医生就诊咨询,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号入座。
血常规很重要,这叁个指标不达标,癌症就可能在呼唤你...
患上癌症的几率无论在哪个地区都是居高不下的,而且这个几率在也在不断的增高,并且他的治好率也特别低,因此一旦一个人被查出患有癌症的话,就等于被生命判死刑了。而他的人生也就被判了死刑,就是这个病会让原本很幸福的家庭破损,会让原有的工作丢失,会给身边人带来不幸!
不过在癌症患病初期,我们是可以察觉到的,身体会告诉你我腰不行了!因此如果在这个时候及时的去就诊,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实通过血常规检查,我们还可以及时发现癌症的初期苗头,并且及时遏制住他。
一、血常规出现这3个异常,要小心了
1、血小板数量异常
我们首先需要警惕的是血小板指标,因为一旦发现血小板数量突然减少或者增大,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问题了,你就需要马上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数量和骨髓造血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而它的异常就很有可能是因为骨髓已经出现病变,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警惕白血病了,当然一般来说血小板的数量明显的减少,低于正常值的话,也需要警惕恶性肿瘤类的一些疾病,所以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警惕血小板指标是否是正常。
2、红细胞计数指标异常
其实红细胞就像是我们人体中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输送我们身体内部的氧气,以及一些对我们人身体好的营养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通过肺部,把一些多余的垃圾和废物与氧气进行置换,给我们的血管注入营养,而一旦我们的血液中的红细胞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在血常规检查当中就会发现红细胞计数出现异常,那么就十分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了,当红细胞计数超出z高值,也就是z高标准,那我们人就会很容易在体内产生癌细胞,或者癌病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潜在的危险,但是一旦发现红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的话,很有可能是白血病要来临的信号。
3、淋巴细胞指标异常
先和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淋巴指标异常?就是通过血常规检查,来看一看我们的舌碱粒细胞指标是否正常,判断一下我们是否存在癌症患病的几率,因为当我们的人身体的血细胞出现异常的症状的时候,我们的血细胞包括我们的射碱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这样的一些类型的细胞,都是我们抗癌中的防御盔甲。因此一旦中粒细胞出现问题的时候,出现异常情况,我们的身体就特别容易很容感染感染病毒。
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我们普通家庭是没有能力去承受,去承担这一切的。其实我们在生病的过程中,要承受的不只有经济压力上的压力,还有有病痛的折磨,但是只要我们定期去体检身体,排查身体各项的指标,就能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PET/CT体检是一种全身性体检,可一次体检就能了解到全身器官的病变状态,对于可能存在的病变做出诊断。当诊断结果出来后,便可听取体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自身的生活健康保健和措施。在疾病萌芽阶段就早早发现,从而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更多的伤害。很多肿瘤患者病情加重,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所导致的。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或者是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每年做一次PET/CT体检,可有效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PET/CT检查在肿瘤方面首先适用于:①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②已经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分期、复发后的再分期;③恶性肿瘤治疗疗效评估;④辅助制定治疗方桉;⑤肿瘤预后的评估;⑥寻找转移瘤的原发部位;⑦引导肿瘤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等。另外也常常应用于神经系统、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评估等。
一管血就能查出癌症?癌症“入侵”时,血液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听说了吗?王大爷前两天身体不舒服,抽血发现什么指标高了很多,后来确诊了癌症。”
“哎呀,王大爷多好的人啊,怎么得癌症了!”
“谁说不是呢?多可惜啊!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医学还真是发达了,抽血都能查出癌症了。”
癌症,几乎人人谈之色变,如果不幸发生,当然是越早发现并治疗越好。但抽血真能查出癌症吗?
一、抽血就能筛查癌症?
主要是看肿瘤标志物
事实上,抽血筛查癌症,主要是看血液里的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当其明显升高时,的确可能提示癌症的发生。
1、这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是癌症信号
◎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见于结直肠癌症、胃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多种癌症。
◎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原发性肝癌,阳性诊断率为60%~90%。但AFP升高也可见于内胚窦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伴肝转移者。
◎糖类抗原19-9(CA19-9):明显升高可见于胰腺癌、胆囊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
◎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前者升高主要见于卵巢癌,也可见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后者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最高,特异性为95%,敏感性为72.9%。
◎糖类抗原15-3(CA15-3):升高主要见于乳腺癌。
◎糖类抗原50(CA50):升高可见于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子宫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
◎糖类抗原242(CA242):升高可见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也可见于肺癌、肝癌、卵巢癌。
◎糖类抗原72-4(CA72-4):升高主要见于胃癌,是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CA72-4升高也可见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是前列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较高,80%的阳性率为前列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也可见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瘤。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升高主要见于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鳞癌;也可见于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鳞癌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见于宫颈癌、肺鳞癌、食管癌、头颈部癌、膀胱癌。
2、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抽血查肿瘤标志物虽然简单,但不可作为诊断依据,因为其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有不足——
首先,目前还没有发现具有100%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被诊断为肿瘤;
其次,肿瘤标志物虽然绝大多数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但它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饮酒、炎症、某些药物、妊娠等。举个例子,甲胎蛋白升高可能预示肝癌,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妊娠等情况也可能使其结果偏高。
第叁,即使发生了肿瘤,但如果肿瘤较小,或肿瘤组织表面被封闭等,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明显。
所以,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单靠一管血就确诊癌症,目前还难以实现。
3、这些情况需警惕
不过,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同时满足以下情况,就很可能提示癌症了,建议配合相关影像学检查(CT、B超、内镜等)以便确诊。
①单次检测结果升高明显,高出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甚至高出数十倍;
②多个指向同一器官或组织的指标同时升高;
③反复检查,结果持续进行性升高。
二癌症入侵时
血常规也可能出现3处异常
除了肿瘤标志物,血常规的某些异常也可能与肿瘤相关,一定要引起重视。
1、红细胞水平异常
癌细胞生长增殖快,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正常细胞的营养也可能被“掠夺”,从而可以造成红细胞减少。如果癌细胞侵犯到骨髓,还可能造成红细胞生成不足,进一步导致红细胞数量急剧下降。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参考范围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如果红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且伴随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头晕乏力等,一定要进一步检查。
2、白细胞水平异常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百分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而癌症发生时,癌细胞会侵犯人体正常组织,诱发感染、炎症等,此时白细胞数量就会升高。一旦白细胞的数值超过10×1012/L,且伴有化脓、发热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
3、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异常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大类中的一种,会随着身体的免疫反应变化而变化。
当某些癌症引发炎症、感染等时,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进而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含量增高。
一般,人体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1.5~8)×109/L、(0.12-0.8)×109/L,若超标且伴有其他炎症表现,建议进一步就医。
叁、抽血前做好5件事
结果更准确
对于癌症筛查,肿瘤标志物和血常规虽然都只是辅助手段,但保证结果准确仍然十分有必要。因此,建议抽血前务必做好以下几件事:
①饮食清澹:检查前叁天要注意饮食,宜清澹,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不吃保健品。
②充分休息:检查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
③保持空腹:抽血前应禁食8~10小时,但不超过16小时。如果实在口渴,可少量饮水,但不要超过200ml,且不可喝茶水、牛奶等饮品。
④合理用药:不要服用会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如:甲硝唑、阿司匹林、甲氨蝶呤、苯妥英钠等。但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患者切勿擅自停药。正在服药者,最好提前详细咨询医生,决定是否正常用药。
⑤注意抽血时间:最好在早上7:30~10:00,采血前宜静息至少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