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白细胞会高吗,以及癌症白细胞低怎么办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早期癌症“入侵”时,血常规或会有3处异常,如发现要多注意
有科学家表示,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90%的早期癌症都能够完全治愈,患者的5年生存率都在85%以上,而且有些患者甚至终身都不复发。
但是为什么癌症的死亡率却一直那么高?医生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很多人的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其实,癌症早期是有征兆的。比如说在体检中,最基础的一项“血常规”中,就有非常多的有效“癌信息”。
叁处血常规数据异常,警惕癌症“入侵”众所周知,癌症是由于正常细胞异常突变而导致的一种病,因此癌细胞原本也是属于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么只要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的代谢、生长、繁殖就会露出蛛丝马迹,这恰恰就是我们发现它们的机会,而这些信息隐藏在血常规中,如发现要多注意。
1,血小板异常增多
血小板是血液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它主要对伤口起到止血作用,如果患者的血小板含量过低就会导致溶血问题,如果血小板含量过高,又会导致血栓、血沉的问题。
正常血小板的含量应该在(100~300)×109个/L,如果患者的血小板含量<100×109个/L,那就是血小板过少症,如果患者的血小板含量>400×109个/L,就是血小板过多症。
临床研究发现,癌症和血小板的变化息息相关,30%的血小板增多症和癌症有不可避免的关系。
为什么血小板和癌症有关系呢?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第一,恶性肿瘤细胞内,含有刺激血小板增多的因子。
第二,恶性肿瘤会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因此骨髓会发挥代偿作用,新生血小板的数目会增多,体积也会增大。第叁,恶性肿瘤会引起血小板聚焦、功能亢进。
如果你的血常规中有血小板异常增多的表现,可以考虑恶性肿瘤的存在。
2,红细胞
在人体中,红细胞充当的是运输工的角色,它在肺部中和空气交换,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然后携带空气中的氧,再将氧输送到全身。除此以外,红细胞还运输着葡萄糖和一些器官所需的营养物质。
可是,当患者出现癌症时,红细胞的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减少的现象,比如急性白血病和其它恶性癌症。
3,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这两种细胞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它们是和肿瘤细胞正面搏斗的正规军、是人体绝对不能缺少的免疫系统的一份子。当患者体内出现癌症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发出异常信号,有经验的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患者可能是因为什么问题导致数值不正常。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遇到体内有癌症的情况,会出现增多的现象,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拯救身体。
以上叁种常见的血常规数值非常重要,它们的改变大多和癌症有直接的关系,即使不是癌症引起的数值改变,也会是其它严重的疾病,因此值得大家打起十二分的注意。
除了血常规,还有5种专业检测通过血常规检测癌症是有些困难的,因为这毕竟不是专业的检测,目前临床上有五项专业的癌症检测,它的准确性更高,可信度更大,也更能检测出早期癌症!
第一种,癌胚抗原cea。医生怀疑你有癌症后,会开出化验单,然后让你去采集血液,检验科医生就会在你的血液中寻找CEA蛋白质。
这种物质在正常人体内的含量低得可怜,只有一些特殊的癌症或者疾病才有可能导致CEA蛋白升高。
常见的导致CEA蛋白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结肠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当然一些肝胆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导致CEA蛋白质升高。
第二种,糖类抗原ca153。这种物质主要和乳腺癌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乳腺癌发作的特异性标志物。在乳腺癌初期,通过查糖类抗原ca153确诊的准确度能高达60%,转移乳腺癌的准确率能达到80%!
第叁种,血清甲胚蛋白(AFP),这种物质主要在胎儿的肝脏中合成,在受孕六周后胎儿开始分泌血清甲胚蛋白,在2岁左右快速降低,因此正常成年人体内的血清甲胚蛋白含量是非常低的。
但是有60%的肝癌患者,会出现血清甲胚蛋白增高的现象,因此它也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四种,CA199糖类抗原。是对胰腺癌最为敏感的物质。据研究发现,胰腺癌、肝胆癌、胃癌、肠癌的CA199水平分别为正常数值的683、535、279、115倍,因此,如果这项数据异常,你很有可能患有某类癌症。
第五种,CA724糖类抗原。这类抗原又被称为(胃癌抗原),是临床用于检测胃癌和其它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胃癌的敏感度最高能达到80%,早期的胃癌敏感度可能在30%左右,ca724在正常人体内的数字应该低于5,如果明显偏高则需要小心。
检查数字偏高就是癌症吗?无论是血常规的叁种数字也好,还是肿瘤标志物五项检查也罢,它们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体内的肿瘤细胞状况,并不能完全精准的确定你体内就是有癌症。因为一些其它的疾病也有可能引起数值的明显变化,比如炎症、没有休息好、吃错东西等。
因此,指标是指标,确诊是确诊,大家有时候看到指标异常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波动,还应该具备多种检查才能确诊。
首先是病理检查,其次是影像检查,然后是症状,多种诊断一起进行才能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是安心,像以前,癌症只要发现就是晚期,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技术能早期发现癌症。早期发现癌症就意味着能早期介入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周期。希望大家能重视体检,重视平时不起眼的数值。
放化疗期间,白细胞持续降低,饮食上如何调整可辅助升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当有细菌侵入时,它就会在各种趋化因子的带领下,聚集到侵入部位,尽自己最大能力吞掉并且消化掉这些入侵者。可见白细胞在扞卫机体抵抗感染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也可以直观的理解为,白细胞的作用就是人体的免疫能力,白细胞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就弱,体质就差。而目前放化疗是目前医院普遍采取的治疗癌症和肿瘤的方法,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但是同时也会对身体的正常细胞进行杀伤,白细胞就是被杀伤的对象,所以使用化疗药,患者往往会有恶心、呕吐、严重脱发头晕、食欲减退等多种副作用,患者白细胞严重减少,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免疫力低,严重者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在肿瘤患者整个治疗周期,辅助提昇白细胞的数量,也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工作!
化疗后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正常人白细胞的标准为4000-10000。化疗后引起白细胞降低主要原因分两种情况:
1.白细胞被破坏增多:化疗药物又称细胞毒性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在人体内识别能力比较弱,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患者正常细胞。长此以往下去,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逐渐降低。
2.白细胞生成减少: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组织,化疗后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白细胞新增数量减少,临床检查会出现白细胞值偏低情况。骨髓抑制是多数化疗药的常见毒性反应,大多数化疗药均可引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使周围血细胞数量减少,血细胞由多种成分组成,每一种成分尤其是白细胞对人体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其减少会引起严重的感染。
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的营养补充
癌症晚期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是提高进食能力,增强其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全面补充营养,多食用肉、鱼、蛋、奶、豆制品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再配合吃河蟹、黄鳝、牛肉等有助于升高白细胞的食物以及山楂、萝卜等健脾、开胃的食品。此外,还可吃乌骨鸡、动物肝脏、动物血、大枣、阿胶、花生仁等补血的食物。同时,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应采取不同的营养方式。
(1)针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
患者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以补充因治疗而损耗的能量,饮食清澹,以细软易消化为主,可进食少渣半流或少渣软饭,多食用木耳、香菰、蘑菰等菌类,研究显示菌类食品中含有多糖类成分,对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力具有较好作用。蛋白质类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蛋、奶类,烹调方法易选择蒸、煮、炖等方式,可抑制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放疗术后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腹部放疗的患者,应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用牛奶、甜食和蜂蜜防止肠道不适。
(2)针对胃肠道术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研究显示术前如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术前2~3天起给予少渣半流,术前一天给予流食,术前5天起给予要素膳。术后,患者经口进食后,饮食应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日常饮食应做到干、稀分食,如欲用汤汁、饮料等,宜在餐前或餐后0·5~1小时,同时应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禁用或少用糖果甜食,脂肪可减缓胃排空速度,部分患者术后适量吃些油条、油饼反而感到舒服,但需慎重适量食用,同时应少量多餐,每日5~6餐,定时定量进餐,以利于消化吸收和预防倾倒综合征。
什么情况下必须要打升白针?
化疗之后出现白细胞下降,打升白针的目的并不是仅仅让白细胞数量上升,而是防止继发感染,并让化疗周期能够顺利完成。除非骨髓功能严重抑制(IV度),需要生白针救命的时候,一般情况不建议大家轻易使用升白针,因为升白针更像是还没等白细胞成熟就拉出去杀敌,短时间内倒是可以看到效果,但是长期看来并非权宜之计。对于整个化疗已结束的患者,如果一般情况尚可,无任何不适症状的话,升白针并不是必须要打的,只要让患者平时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同时饮食上做具体调整,白细胞经过一段时间会也可恢复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