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会全身疼痛吗,以及全身体检能查出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为什么癌症患者易感觉到劳累?怎么缓解癌性疲乏?
几乎每一个癌症患者都会出现疲乏感,主要发生在癌症确诊之前和接受治疗后,以至于疲乏感贯穿于整个治疗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那面对此问题该如何缓解。
为什么癌症患者易感觉到劳累?
1、跟癌症本身有关
癌细胞可释放出促癌因子,比如白细胞介素,可减慢新陈代谢速度,易造成感染、发热以及疲乏等。
2、并发症影响
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比如营养不良、疼痛、恶心呕吐和贫血等,这些均会加重疲乏感。
3、受到治疗手段的影响
无论是手术、放疗和化疗,还是新型的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都会诱发不良反应,使得患者出现疲乏感。
4、跟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不良的情绪、长时间憋在家里、缺乏运动等也会导致疲乏感,所以能调整好心态,家人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关怀,做好心理疏导。
怎么缓解癌性疲乏?
1、用药治疗
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如果是癌性疼痛所造成的疲乏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吗啡;如果跟不良的情绪有关,需用镇静安神的药物;若跟化疗贫血有关,需用铁剂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来缓解;若疲乏感跟睡眠障碍有关,应服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抗抑郁药;若是跟营养不良有关,还需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辅酶Q10来缓解。总而言之,导致癌性疲乏的原因不一样,治疗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具体用药还需咨询专业医生。
2、非药物治疗
通过放松训练、睡眠、健康教育、营养支持以及社会心理学干预等来缓解疲乏感。同时应适当地增加活动量,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桉,一般选择缓和的有氧运动,比如练瑜伽、散步以及打太极拳等,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减轻疲乏感,改善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
面对癌性疲乏时不可盲目治疗,应找出病因对症处理。患者应理性对待疲乏感,接受其存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不可过度紧张和焦虑。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普照,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直憋在家里。另外,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看电视、听音乐或画画等,这样能转移注意力。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癌症患者出现疼痛,原因无外乎这几种,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要不得
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要忍受疼痛,癌痛是所有癌症病人绕不开的话题。癌痛一般发生在中晚期癌症病人中,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
癌痛和普通的疼痛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疼痛的经历,这种疼痛是属于生理的疼痛为主。比如说胳膊被针扎一下,被烫到会感觉疼,其实这些都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为了防止外界环境的伤害的一个保护性的反应。而癌症疼痛本身是一个疾病。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由于癌症疼痛的本身又可以使神经系统发生损害。癌症疼痛不仅仅使病人难受,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疼痛不断向神经系统传入,持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会引起神经系统本身发生损害。
癌痛在初期多为慢性、隐匿的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钝痛逐渐转变为锐痛、刀割样痛,可沿神经支配区放散,通常是慢性疼痛。多数慢性癌痛表现为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即同一个癌痛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可以是多性质、多部位和多原因的。癌症患者在出现癌痛的同时,可以伴有焦虑、厌食、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癌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也会造成影响。长期吃不好、睡不着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肿瘤细胞一般在人体抵抗力较差时发展最迅速,以致不利于癌症治疗。因此,当患者感到癌痛时,应及时就医。
导致癌痛的原因很多,由肿瘤直接引起的约占88%,当肿瘤组织侵及其他正常组织时可引发疼痛,如骨转移、骨肿瘤所致的骨痛,肺癌侵及胸膜所致的胸痛等;其次肿瘤压迫周围神经也可引发疼痛,如腹膜后肿瘤压迫腰、腹神经丛可引发腰、腹疼痛;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可压迫淋巴及血管引起患肢手臂肿胀疼痛;原发性肝转移肿瘤生长迅速时,肝包膜过度伸展也可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肿瘤溃烂引发感染同样也可以引起疼痛。除此之外,肿瘤的治疗也是出现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放射性神经炎、皮肤炎;放、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等。
有很多人认为癌症引起疼痛很“正常”,病人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喊疼,忍一忍或许就过去了。不然,手术、外伤、生孩子、骨折等非肿瘤产生的疼痛大多随着时间推移也就会慢慢消失,但是癌痛不一样,肿瘤若存在疼痛就会相伴随。
对于患者而言,控制疼痛与控制肿瘤同样重要。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最好两者同步进行。因为只有把疼痛控制好,患者的状态才会好,才更有利于肿瘤的治疗。癌症疼痛的发生主要为邪毒内蓄,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消肿解毒、活血理气为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法则。癌症疼痛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邪毒内盛型、血瘀型及气滞型。邪毒内盛型常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固定不移,触之增剧。血瘀型常表现为部分固定的针刺样疼痛,舌质暗,舌有瘀斑。气滞型常表现为痛无定处,攻窜胀痛。由于上述叁型往往溷杂互见,不能绝对分开,因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解毒消肿常配合应用,让癌症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药也可以与西药联合止痛,因为癌痛,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服用一些止痛药物,但这些药可能导致或加重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阿片类药物抑制平滑肌导致便秘、恶心呕吐、腹胀等等,患者不能耐受,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中药与西药止痛药配合,既可增强疗效,又可减少西药的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
害怕得癌症,可以定期体检,查哪些项目比较管用?
癌症,是两个令人害怕的字眼。因为癌症意味着死亡,也可意味着人财两空。在我国,癌症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癌症为什么可怕?因为发病隐匿,早期通常没什么明显症状,发现不了,等症状明显了,也就意味着到了晚期。及时发现早期的癌症是改善结局的关键,比如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然而早期的肺癌,可以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超过90%。为了早期发现癌症,定期体检很关键,那查哪些项目比较管用呢?
一、抽血查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指的是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异常,可以提示某一类型的肿瘤。肿瘤标志物是体检常见的项目,虽然不是100%的准确,但是具有提示作用,可以给医生指明方向。
比如一个老年男性,甲胎蛋白异常的升高,那么我们就要怀疑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肝脏。
如果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那要怀疑前列腺有问题,要进一步的查彩超或者CT等检查。
目前已经命名的肿瘤标志物多达100多种,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CEA、CA199、CA125等。
肿瘤标志物除了筛查肿瘤外,还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判断有没有复发等。
二、CT检查CT检查主要是筛查肺癌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首位的癌症,体检肯定是不能漏掉肺的。现在CT的精度越来越高,一些早期的肺癌都能被发现。
现在体检发现肺小结节的人很多。肺小结节有一定的概率会进展为肺癌。体检发现小结节后,定期复查,如果小结节在逐渐长大,经医生查看影像,如果有癌变的可能,就可以提前的进行手术切除。
以前体检的人少,出现症状后,去医院一拍CT就是肺癌晚期。就可能就是很早以前肺上就长了结节,但是因为不体检,没发现,所以结节逐渐的长大变成肺癌。如果定期体检的话,就能发现结节,然后定期体检,在肺癌早期切除。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局。
叁、彩超检查彩超也是体检必不可少的检查,价格不贵,对人也没有什么伤害。
对男性而言,需要检查以下项:
包括肝脏、胆囊、胰腺、双肾、膀胱、前列腺、甲状腺。通过彩超检查,可能可以发现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
通过以上检查,还能够发现一些可能导致癌症的因素,提前引起重视。比如,B超发现胆囊息肉,发现甲状腺结节,这些都进一步发展为癌症,需要定期的复查。
对女性而言,需要检查以下项目:
肝、胆、胰腺、双肾、子宫及附件,甲状腺、乳腺的彩超。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同时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都是女性高发的癌症。
四、消化内镜消化内镜包括胃镜和肠镜。通过胃镜和肠镜,可以发现胃癌、肠癌、食管癌。或者胃息肉、肠息肉这些癌前病变。
现在内镜技术发展很快,有些胃肠道息肉或者早期的胃肠道肿瘤,都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这样治疗创伤小,恢复也快。
五、女性宫颈刮片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也很高。女性患者还可以进行宫颈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排查宫颈癌。
总结:发现癌症,早期和晚期的预后是天差地别的。为了健康着想,我觉得40岁以后就应该重视体检。
如果家里有肿瘤家族史的,比如父亲肺癌去世的或者母亲是乳腺癌,作为子女就要重视,要经常的进行体检。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的文章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