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身体的息肉容易患癌症吗?,以及息肉体质容易的癌症吗能治好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息肉离癌症有多远?肿瘤专家:两种肠息肉最危险,再小也别忽视
最近,43岁的周先生被腹痛折磨得痛苦不堪,好几天没睡好觉了。症状主要是腹部闷胀,隐隐作痛,就在上周他还出现便血,想着如今上有老下有小,一旦出现大问题,家里人可怎么办?于是来到医院。
肠镜结果显示,周先生的肚子长了100多颗息肉,有80多厘米长,在距离肛门50厘米处还有一个小肿块,病理结果显示是腺瘤。
医生说,周先生这种情况,癌变几率还是很大的,幸好发现得早。
“原来肚子的不舒服是息肉在作怪。”找到病因,周先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为什么肠道会长这么多息肉?当肠道里的粘膜出现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粘膜增生肥厚,就会使得粘膜变成隆起状。这块隆起状的粘膜就是我们俗称的息肉。一般而言,肠道息肉主要出现在大肠,是结肠里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
息肉的发生与遗传、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一些统计数据表明肠息肉有20%的几率会遗传给下一代,尤其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的家族遗传倾向更为明显。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诱发肠息肉的重要原因,这其中包括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吃太多红肉、喜欢吃辣等。
另外,久坐少动、年龄增长以及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增加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一个人的肠道里就算长了息肉,早期也很少会出现不适症状,只有小部分人在息肉长得比较大时会出现不适,比如腹痛、消化不良、大便习惯改变、性状改变,大部分长了肠道息肉的人都是在检查身体时才会发现。
哪些肠息肉会癌变?大肠息肉常见的有两大种,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属于良性的类型,一般是由肠道炎症引起的增生,有的肠息肉个头小还会随炎症消退而自愈。
腺瘤性息肉就比较可怕了。腺瘤性息肉是医学上公认的大肠癌前病变,有数据显示95%的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前文桉例中的FAP就属于这一类肠息肉。
这类肠息肉实际上是大肠上皮的异型增生,患者如果长期饮食辛辣、饮酒无度、喜食腌制食品等,就很容易刺激这类肠息肉发展,逐渐演变成肠癌。一般绒毛较多、形态不规则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的机会比较大。
查出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得了息肉是否需要切除,主要也是看患者的息肉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医生都会建议做预防性切除,以免发生恶变,而且这类息肉一定是越早切除越好。
医学上对腺瘤性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划分了叁个分水岭:5年、10年和20年,这叁个时间分段癌变的概率分别为3%、8%和24%。所以,越早发现并切除这类肠息肉,就越有可能在癌变之前消除隐患。
对于直径2cm以内的息肉,通常可以在肠镜下直接切除再做病理检查;对于直径2cm以上的息肉,一般需要先钳取部分组织做活检,如果已发生癌变,需要在腹腔镜下做部分肠段切除。
至于非腺瘤性息肉,因为癌变的概率很低,几乎不会发生,所以也可以选择不做切除根治,但最好定期做肠镜复查。因为即使是相对安全的炎性息肉,在炎症的持续刺激下也可能发展成腺瘤性息肉,抑或持续变大引发便血、腹泻、肠梗阻、肠套叠等问题,所以要保持留意。
参考资料:
1 吃条隔夜鱼腹泻二十余天? 医生:是肠息肉在作怪.扬子晚报.2019年6月15日
2 肚子里头长息肉 结肠息肉是不是该一切了之.华西都市报.2015年1月21日
3 “息肉”离癌症有多远?肿瘤专家:“趴”着的息肉最危险.大河报网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4种情况成癌几率大!
结肠息肉会癌变吗?专家称,有80%的结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的。因此,预防结肠癌,首先就要防止肠息肉,那么肠息肉是什么,如何预防呢?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表皮的一种赘生物,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患病率男多于女,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早期的结肠息肉一般无明显感觉,大便也正常,所以只能通过检查来发现。
病情较严重时,就会出现便血、且伴有黏液,这时就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虽然结肠息肉成癌的可能性很大,但检查出来时也不要太过担心,一般息肉超过5厘米才有癌变的可能,如果小于5厘米,只需要定期检查即可。
结肠息肉高危人群
①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②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
③长期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油炸食物;
④年龄大于50岁者;
⑤有相关疾病,如肝硬化、乳腺癌、输尿管和肠癌等。
结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肠息肉与肠癌的关系很是密切,从年龄上来看,肠息肉比肠癌的发病率早10-20年,这一时间间隙就是息肉成癌的时间。
50岁以上是肠息肉的高危年龄,而且年龄越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越高。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五成会出现肠息肉,其中有10%的息肉会恶变成癌。
由此可见,结肠息肉是否癌变主要跟息肉的大小和类型有关。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如果腺瘤大于2cm,癌变几率更大。
专家表示,息肉较大、不带蒂、呈多发性、息肉呈扁平或者呈分叶状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
肠镜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肠癌大多数都能预防的,即使没有及早预防,早期的肠癌治愈率也很高,但最重要的是得及时发现,而肠镜就是预防及早期发现的最好方法。
而且,通过做肠镜检查,还能及时发现肠道息肉,并对它进行切除。
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一两年做一次肠镜,尤其是家庭有肠癌或息肉史、长期排便异常的人,更应该及时做肠镜,预防肠癌的发生。
“息肉”是癌症近亲,到底要不要切?医生告诉你答桉
“以后定期来复查就行~”护士说。
“那我是不是每年都能见到你啦!”王叔笑嘻嘻地说。
王叔是肠息肉,刚做完微创切除术,结束后,王叔心情大好,不免跟女护士唠起嗑来。
王叔身体向来不错,一周前陪儿子来体检,自己也顺道做了套检查,结果发现肠息肉。
本来两夫妻打算不了了之的,儿子一听急眼了,赶紧把他拉到大医院做了个肠镜,最后查出是腺瘤性息肉,医生说癌变几率高,这下真把王叔吓到了,那天查了一晚上资料,问了一圈人,都建议他尽快切除,这才来医院做了微创手术。
息肉其实是个“大家族”,身体很多器官都会长,比如宫颈息肉、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等等,很多人一看到息肉就觉得切掉了事,但其实,对于不会癌变的息肉,随诊即可。
那么,哪些息肉是容易癌变的?哪些息肉又比较安全呢?哪些需要切除哪些又不用?下面我们逐一来介绍。
1.胃息肉癌变几率:胃镜检查中大约有1~5%的患者会发现胃息肉,其中约80%属于炎性或增生性息肉,这种息肉相对安全,癌变率大约是0~5%,剩下的约20%为腺瘤性息肉,这种就比较危险了,有25~50%的癌变可能。
怎么处理?
对于直径1cm以内的胃息肉,可以在胃镜检查时就直接用活检钳清除,但也可以暂时不管,之后每年做一次胃镜复查;对于直径1~2cm的胃息肉,也可以在胃镜下微创切除,而且一般不容易癌变,不必过于担心;对于直径2cm以上的息肉,无论什么类型、数量、有蒂无蒂,都必须切除,通常也可在胃镜下手术;对于已发生出血、可能或已经发生癌变的息肉,也一定要切除,由于癌变部分可能深入粘膜下层,未免隐患通常还需要在腹腔镜下切除部分胃。
2.肠息肉癌变几率:肠息肉和胃息肉类似,主要也分炎性和腺瘤性两类,炎性肠息肉基本不会癌变,腺瘤性的癌变几率就比较高,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80~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
怎么处理?
肠息肉不建议姑息,因为即使是相对安全的炎性息肉,在炎症的持续刺激下也可能继续长大发展成腺瘤性息肉,抑或引发便血、腹泻、肠梗阻、肠套叠等问题,所以发现肠息肉最好尽快切除。
对于直径2cm以内的良性肠息肉,通常可以在肠镜下直接切除再做病理检查;对于直径2cm以上的肠息肉,一般需要先钳取部分组织做活检,如果已发生癌变,需要在腹腔镜下做部分肠段切除。
3.鼻息肉癌变几率:鼻息肉比起胃息肉、肠息肉都更为安全,一般不会癌变,除非患者年龄较大,且鼻子经常出血。
虽然鼻息肉相对安全,但因为它通常长在鼻窦位置,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轻则阻碍通气,重则继发鼻塞、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
怎么处理?
鼻息肉通常需要结合药物和手术综合治疗。对于体积较小的初发息肉,可先用皮质激素喷鼻治疗2~3个月,无效时再实施手术;对于体积较大的鼻息肉,一般先口服泼尼松缩小体积,便于后续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或多发大鼻息肉的情况,可在鼻内镜下实施切除手术。
鼻息肉治疗后复发率很高,所以术后仍需坚持用药,冲洗鼻腔,并严格定期复查。
4.胆囊息肉癌变几率:胆囊息肉分真性和假性两类。假性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结晶,基本不会发生癌变,通常成团出现,直径大多在1cm以内;真性息肉比较复杂,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四种。其中最为危险的是胆囊腺瘤,发病率只占胆囊息肉的4%左右,恶变几率却高达30%,通常只会独立发生。
怎么处理?
胆囊息肉大多是良性,一般只需要定期复查,但如果患者符合下列5个条件的1条或多条,则建议尽快切除胆囊:①单发息肉且直径1cm以上;②复查发现息肉体积增大;③同时患有胆结石;④检查结果显示恶性可能很大;⑤患者年纪在50岁以上。
5.宫颈息肉癌变几率:宫颈息肉虽也有癌变可能,但和其他部位息肉相比,概率非常低,仅有0.2~0.4%的可能,如果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癌变几率会相对较高。
怎么处理?
对于蒂浅的宫颈息肉,可在阴道镜下微创切除,对于蒂深的宫颈息肉,一般需要在宫腔镜下做切除;如果宫颈息肉并发炎症,要先控制感染再手术,如果并发出血,则要先止血再做手术。
宫颈息肉手术后也比较容易复发,一般还需要根据病理和激素变化进行药物调节,并且每叁个月复查一次。
总而言之,发现息肉不一定需要立刻切除,主要还得考虑是否有恶变可能,而且息肉切除之后也并非高枕无忧,还需多加检查,以防复发。
参考资料:
[1]息肉癌变风险有多大.生命时报.2019年6月30日
[2]直肠息肉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进行治疗?.人民网.2018年4月17日
[3]胃肠息肉切除后,勿掉以轻心.羊城晚报.2017年1月12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