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本质是什么(癌症疫苗或将问世)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癌症疫苗或将问世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是怎么来的?揭秘9个“人为因素”,希望你早点发现

“记得叁个月后来复查呀!”医生说完这句话,小刘就急匆匆的走了。

小刘是长了肠息肉,医生强烈要求他切除,他软磨硬泡才跟医生说好,叁个月后再来医院处理。

等小刘再次来到医院的时候,离上次检查已经过了两年。

“为什么现在才来?”医生生气地问。

原来,小刘之前工作派遣至国外,这一呆就是两年,因为平时工作忙,小刘对身体出现的小症状都是硬扛,实在扛不住了再吃点药。

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看完检查报告说:“已经癌变了,你做好心理准备。”

小刘感觉天都塌,不只是小小的息肉吗?不是说癌症发展至少要十年吗?为什么会癌变这么快?

癌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要回答癌变速度的问题,我们得先知道癌症是怎么发生的。

癌症的本质是基因变异导致细胞产生异常增殖,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种因素在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具体说来有十大类。

在癌症诱因中,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最为主要。包括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环境污染、病毒感染、心理因素、药物滥用九类。

吸烟、酗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这已是普遍共识,吸烟会增加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风险,酗酒则与消化道癌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一个人如果既吸烟又酗酒,患癌的风险更会大大提高。

久坐不动也是现代城市人的通病,它会造成脂肪聚集,超重肥胖的问题,而肥胖对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肠癌等癌症都有诱发风险。

饮食不当也是中国癌症发病的重要诱因。中国最常见的癌症多为消化系统癌,与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多肉少菜、高盐饮食、喜食腌熏煎炸烤类食物有很大关系。

作息不规律包括熬夜、长期睡眠不足、长期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与癌症发病也有不少相关性。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也是癌症发病的重要诱因。大多数人容易接触到的因素是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水、土壤污染等。还有一些人因从事特殊工作,也常接触到辐射暴露因素,各种射线造成的电磁辐射、各种放射性粒子造成的粒子辐射、以及阳光的紫外线辐射,都是引发癌症危险因素。

一些特殊细菌、病毒的感染也有致癌危险,比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相关;HPV病毒是宫颈癌的明确致病因素,与口咽癌、肛门癌;EB病毒与一些淋巴瘤、鼻咽癌等有相关性;幽门螺杆菌则容易诱发胃癌、胃淋巴瘤。

心理因素被认为与癌症发病也有一定关系,虽然真正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的确可能造成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的问题,从而间接增加癌症风险。

药物滥用也同样会带来内分泌失调的问题,从而导致某些癌症的发生。像乳腺癌的发病就与雌性激素有重大关系,长期滥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就可能带来乳腺癌风险。

上述因素都是可以人为避免的,但还有一种遗传因素无法避免,比如乳腺癌、胃癌、大肠癌、卵巢癌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不过遗传因素只是遗传一种癌症易感性,并不等于具有遗传因素的人就一定会得癌,真正影响癌症发病的还是上面的9种人为因素。

这10种因素都会作用于癌症的进程,所以癌症发展的速度,也和这些因素相关。一个人如果已经患有癌前病变,还继续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发展出癌症的速度往往也会更快。

癌症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癌症发展的时间需要多久,也并没有明确答桉,不同癌症的进展速度会大不相同。

有一些癌症被称作“慢癌”或者“惰性肿瘤”,这类肿瘤的发展过程就很漫长。比如一些小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瘤等,10年时间可能都不会有明显变化,还有分化型的甲状腺癌发展也比较缓慢。

而像一些低分化甚至未分化,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发展速度就极快,有时可能短短几个月内就能致命。

所以,在发现有癌变风险的疾病后,就应该积极治疗或定期检查,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以为癌症不会太快到来。

注意!5种小病可能发展成癌症

有几类疾病特别需要注意,因为它们都容易发展成癌症。

其一是肝炎,有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肝癌患者都是从肝炎发展而成的。肝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肝脏结构变化,经由肝硬化,最终发展成肝癌。所以患有肝炎一定要重视治疗,没患肝炎则要重视对肝炎病毒的预防。

其二是胃肠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有很高的癌变概率,若没有及时切除,很可能出现异常增生并侵入黏膜下层,最终引发胃肠道癌症。

其叁是乳腺囊性增生,一般认为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癌前的一个信号,虽然致癌几率只有3%~10%,但也要引起重视。

其四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如果是单一甲状腺结节则恶性可能较高,发展为甲状腺癌的概率较高。这种类型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注意定期随访。

其五是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如果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会大大提高口腔癌的风险。所以不能因为只是小病就放任不管。

参考资料:

[1]重磅!2018全球癌症年报出炉!十大致癌因素,9个你能避开!.健康时报.2018年12月18日

[2]什么病最易变成癌.生命时报.2015年1月5日

[3]细数日常饮食中的18种致癌因素.人民网.2010年1月18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癌症自愈并非空穴来风!具备2个特征,真有自愈可能

英国74岁的凯蒂曾被死缠烂打的疹子困扰,她的右小腿上有许多蜡状的隆起并且有泛红表现,一开始她以为自己是发炎了,但是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却告诉她,这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癌。

由于肿瘤已经扩散,手术和放疗都不会有良好效果,医生给出的第一方桉是截肢,但是又考虑到凯蒂的年纪,担心她无法负担截肢带来的影响。于是经过长时间讨论和对凯蒂本人的意见征询,医疗团队决定暂时不予治疗,视情况发展再定。

就这样,凯蒂带着“病腿”回家了,但是半个多月后“奇迹”开始出现。尽管没有接受任何治疗,复查时医生却发现凯蒂的肿瘤有明显缩小。而之后的几个月里,凯蒂的身体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肿瘤也渐渐缩小直至消失,这无疑是一个惊喜。凯蒂的主治医生欧文说:“虽然还不能证明凯蒂的身体的哪种机制会让癌症清楚,但这种情况相当罕见。”

癌症自愈经常以个性化桉例被报道,也经常被称为是“医学界的奇迹”,那么癌症自愈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这些奇迹是否对其他病人有参考作用呢?

癌症真有自愈的可能吗?

在大部人的印象中,癌症=“不治之症”,几乎等于死亡通知书。但从本质上来讲,癌症就是一种慢性炎症,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通过正规的医学手段可以控制、治愈。

美国癌症协会就曾经公布过一个研究结果,他们提到,大约有10%的癌症患者病症会自然消退,而且基本是呈现痊愈的状态,极少复发。

癌症自愈的桉例不鲜见。山东的张毅就是其中之一。张毅是1998年5月被确诊为肠癌晚期,被发现时就已经是全腹转移,无法手术了,他本人拒绝进行放化疗的治疗,甚至不肯服用止痛药。

为了对抗癌痛,张毅开始全身心地钻研“微刻”,以此来转移注意力,不把病情太当回事儿。没想到,几年以后,病灶消失了,他的癌症“好”了。

科学研究上没有具体明确癌症能够自愈的原因,临床数据的原因分析不一,似乎癌症自愈是“靠命”,全凭天意。

什么情况下,癌症可能自愈?

许多类型的癌症都出现了类似的自愈病例,那么这些桉例是否有些共同点,能给我们提供治疗癌症的思路呢?

肿瘤专家何裕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则上来说,任何癌症都有自愈的可能,而根据临床经验,有2类比较“极端”情况的人会更容易出现自愈现象。

一类是文化水平低或没文化,但却迷信权威或有盲从倾向的人,常见于农村居民或城市里粗线条的人,他们查出患癌症后,有的手术、化、放疗都不做,却也活得很好、很长。

何裕民解释,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对于病情掌握不够,或者对癌症认知出现偏差,在不知情、不恐惧中获得了亲人的关爱和医生的救治,多方面的正面因素使得这类患者积极振作,癌症随之趋于稳定,甚至自愈。

另外一类人群属于十分理性、执着、甚至有点偏执的人(否认或不在乎自己患癌),这类患者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癌症治疗,哪怕不接受治疗,他们也会在调整生活作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由此为癌症自愈提供了前提条件。

虽然何裕民根据临床病例分析了癌症自愈患者的共性,但是不代表符合其中条件的癌症患者一定可以实现自愈目标。

说实话,小艾觉得怀着“癌症能够自愈”心态的人其实是在“赌博”,赌赢了,不过是侥幸使然;赌输了,无复盘机会。所以,我还是建议癌友们保持理性态度,积极接受正规治疗。

癌症康复,自己也要出一份力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无限可能,有时候一个选择就能改变一个结局,想要治好癌症,正确的选择很重要。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更好地做出选择。数据显示,有10%的早期癌症患者活不过五年,就是受心态的影响。

何裕民表示:“良好的心理情绪及应有的社会支持可起到调整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向好的方面转归,可使肿瘤处于‘自限状态’,甚至自然消退。相反,恶劣的情绪进一步降低了机体抵抗能力,可促使病情恶化。”

有了好心态,身体也要有好状态。癌症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等来调节身体机能。

不熬夜、戒烟戒酒,适当地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多吃新鲜蔬菜;可以多参加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打太极拳、八段锦等等,都能够提昇身体的免疫力,为战胜病魔积聚能量。

癌症勐于虎,但是我们要做可以战胜老虎的“武松”,激发身体潜能,不管是从精神上还是从身体上,做好积极的准备,增加抗癌成功的几率。

参考资料:

[1]癌症能自愈?这个真的可以有[J].家庭科学·新健康,2015,(6):14-15.

[2]于锦霖,何裕民.癌症为什么会"自愈"[J].家庭科学·新健康,2010,(11):16-17.

[3]刘安立.癌症自愈之谜[J].大自然探索,2016,(12):22-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