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肾癌症晚期死亡八个过程,以及肾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肿瘤科医生:频繁出现3种迹象时,可能是肾癌扩散进入晚期了
小利,一个28岁的年轻小伙,因腰痛来到医院。
医生接诊时,小利哭着说:医生,我快痛死了,你帮我看看。
检查发现,小利的右肾长了一个10cm的肿瘤,病理结果显示,是恶性的。
医生建议切除右肾。小利十分不解的问:医生,我只是有点腰痛,怎么会得肾癌?肾还有没有可能保住呢?
医生耐心解释说,根据你的情况,切肾是最好的治疗办法,人有两个肾,失去一个影响并不大。
经过医生的劝说,小利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此后,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残缺”的人。
肾癌患病原因复杂,十类人群要注意肾癌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一些研究显示,肥胖、吸烟、高血压以及服用降压药、慢性肾病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肾癌,此外,放射性物质和一些毒素也与肾癌有一定关系。
有十类人需要更加留意肾脏的健康状况,警惕肾癌发生,如:有肾癌家族史的人,患有高血压的人,有超重肥胖问题的人,慢性肾病的患者,长期滥用解热镇痛药的人,从事报纸印刷业的工人,焦炭工人,从事干洗行业的工人,工作中长期接触苯类物质的人,以及石油化工行业从业人员。
另外年过40岁的中年人最好也每年进行一次肾脏B超检查,以及早发现肾脏的问题。
1/4患者发现于晚期,出现这些症状预示肾癌已转移肾脏的位置较深,肾癌同许多癌症一样早期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早期很难被发现,能发现的基本都是患者在体检时被检查出来。
临床统计显示,大约有50%~60%的患者是在体检时查出无症状早期肾癌,这些患者只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疗效都比较好。
然而,还有约25%~30%的患者是在出现症状后才发现肾癌的。这类患者通常都是因血尿、疼痛和肿块等显着症状察觉肾癌,这叁种症状是肾癌的典型特征,被称为“肾癌叁联征”。一般出现肾癌叁联征的时候,患者的肾癌已经进展到晚期,甚至已经发生远处转移了。
切肾,是肾癌患者的“必经之路”?未必!随着这些年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的肾癌已不要求必须切除整个肾脏,绝大部分早期肾癌患者通常可以选择部分切除、保留肾脏的手术治疗。
这种手术需要在切除肿瘤的边缘再切除一部分正常肾脏组织,不过根据现在的规定,这部分正常肾脏组织的厚度只需要达到0.5~1cm就够了,这已经是足够安全的距离。
因此,大多数早期肾癌患者都有机会保留一部分肾脏。
晚期肾癌患者大多数已无法使用手术治疗,目前的主流方法是采用全过程靶向治疗,即所谓TMT模式或“叁明治疗法”。这种模式一般会经过叁个阶段,先使用一线药物进行治疗,当耐药性开始产生时,就更换二线药物进行治疗,直到二线药物再次产生耐药性之后,再换回一线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疗法能够最大程度延长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且尽量改善生活质量。不过,虽然这种办法没有切除肾脏,但肾脏的功能同样还是会受到影响。
好在,人的肾脏其实代偿能力很强。正常人的两颗肾脏并没有在全力运作,而是保存着很多实力。
所以,当肾癌被切除一个肾脏后,若另一颗肾脏仍处于健康状态,也没有发生癌细胞转移,那么只靠这颗肾脏的运作以足够满足人体日常的代谢需要了。实际上有不少人天生就是孤肾的状况,也不一定会给寿命带来太大影响。
当然,只有一颗肾的话,这颗单独的肾负担自然也会比较重,所以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肾功能,就需要对剩下的肾进行小心保护,尽量避免抽烟、喝酒、高盐饮食、滥用药物等坏习惯,以免再加重肾脏的负担,加速肾脏的消耗。
其实肾癌已经没有过去想象的那么可怕了,希望肾癌患者们也要相信科学,要有生存的信心,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参考资料:
1 平时啥症状没有,一体检就是肾癌! 早期肾癌啥症状都没有!.健康时报.2017年8月10日
2 第一个“世界肾癌认知日” 正确认知肾癌,重视全程治疗.环球网.2017年6月21日
3 世界肾脏日:肾癌爱盯哪些人? 胖子等十类人群要小心.环球网.2016年3月9日
ASCO 环球前献 _ 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1L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4年随访结果
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界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6月2日-6月6日召开。ASCO年会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和改善患者管理,以展示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最新研究为特点,讨论当前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本届ASCO年会中,探讨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1L治疗晚期肾细胞癌(aRCC)的CLEAR试验最终生存分析结果公布并入选best of ASCO环节,医脉通整理编译如下。
研究背景
在2021年ASCO GU 公布的III期CLEAR试验的初步分析结果中,相较于舒尼替尼,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1L治疗aRCC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显示出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的益处,并改善了aRC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本次报告的是CLEAR试验预设的随访4年的最终OS分析结果(数据截止日期:2022年7月31日)。
研究方法
初治aRCC患者(n=1069)按1:1:1比例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仑伐替尼(20 mg,口服,每日1次)+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注,每3周1次)或仑伐替尼(18 mg,口服,每日1次)+依维莫司(5 mg,口服,每日1次)或舒尼替尼(50 mg,口服,每日一次,服药4周,停药2周)治疗。患者按地理区域和MSKCC风险评分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OS、PFS、ORR及缓解持续时间(DOR)和至后线治疗进展时间(PFS2)及舒尼替尼组的PFS、ORR及DOR。
研究结果
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和舒尼替尼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49.8(41.4-53.1)个月和49.4(41.6-52.8)个月,分别有149例和159例患者死亡。
图1 最终OS分析结果
与舒尼替尼相比,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具有显着OS获益趋势(HR 0.97,95%CI 0.63-0.99,p=0.424)。
图2 亚组分析结果
按MSKCC风险评分分层的亚组中,OS结果同样支持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的获益趋势,该联合疗法较舒尼替尼降低了低危(HR 0.89,95%CI 0.53-1.52)及中危(HR 0.81,95%CI 0.62-1.06)、高危人群(HR 0.59,95%CI 0.31-1.12)的死亡风险。其他亚组分析结果详见图2。
图3 PFS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23.9(95%CI 20.8-27.7)个月和9.2(95%CI 6.0-11.0),显示出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较舒尼替尼对于PFS的持续获益趋势(HR 0.47,95%CI 0.38-0.57,p<0.0001)。按MSKCC风险评分分层的亚组的PFS结果与总人群结果相似,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相比舒尼替尼组表现出更多的生存获益。
图4 ORR结果
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的ORR(71.3%,其中完全缓解[CR]为18.3%)显着高于舒尼替尼组(36.7%,CR 4.8%),RR为1.94(95%CI 1.67-2.26)。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181/355,51.0%)中接受后线抗癌治疗的人数少于舒尼替尼组(246/357,68.9%),其中后线接受PD-1/PD-L1抑制剂的人数分别为56例(15.8%)和195例(54.6%)。调整后线治疗后,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的OS获益趋势不变(HR 0.55,95%CI 0.44-0.69)。
图5 调整后线治疗后的OS分析
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组较舒尼替尼组的PFS2延长(43.3个月 vs 25.9个月;HR 0.63,95%CI 0.51-0.77),并延长了中位DOR(26.7个月 vs 14.7个月)。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两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1%和60.3%。
研究结论
总之,在4年的随访后,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1L治疗aRCC较舒尼替尼在OS、PFS、ORR和CR方面继续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益处,进一步支持了CLEAR初步分析数据的稳健性。
参考来源:
[1] Final prespecified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CLEAR: 4-year follow-up of lenvatinib plus pembrolizumab (L+P) vs sunitinib (S) in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RCC). 2023 ASCO. Abstract 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