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卵巢癌症晚期死前征兆,以及癌症晚期死前一周征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84岁的老母亲,卵巢癌晚期女儿希望陪你到老
近日,肿瘤科来了两位特殊的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搀扶着一位愁容满面年轻女人。老人84岁,年轻女人46岁,患有晚期卵巢癌。
卵巢癌晚期女儿,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希望陪你一生!
年轻的女人喃喃地说,如果自己当初没有参加体检,不知道这肿瘤的存在,是否会活得更久、活得更好,不用时刻担心自己……
她经常和旁边病床的人诉说她不幸的童年。因为母亲是老师,工作繁忙,没有人可以帮忙,不到一岁,就把她送给一位伯母带养,当然是给生活费用的,直到上小学才接回家。她有一位大叁岁的姐姐,被母亲带在身边。所以直到现在,她还在埋怨她的母亲当年的“不公正”的行为。也许童年的时候没有母亲的亲自养育,对孩子的心理是一辈子的伤害。
现在很多农村的孩子,父母亲长期外出打工,真的是非常可怜。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因为如果没有父母亲陪伴,孩童时期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母亲的陪伴非常重要。
但是她有时候也非常担心她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医生,我现在有点乏力不适,有时候恶心。总感觉自己身体哪天会垮了。”因为,她想陪母亲慢慢变老!担心以后她不在了父母亲怎么办?母亲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听着女儿的怨言,默默地流泪,母亲也希望能够多陪她一段人生。
在确诊卵巢癌的八年前,她参加单位体检后,被医生严肃地告知:右侧的盆腔出现了包块。目前考虑良性肿瘤,但必须定期复查。从那以后,她经常担心。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她离婚了,之前没有生过小孩。一直和年迈的父母亲相依为命。
世上只有妈妈好。
叁年前,她感觉明显腹胀,完善卵巢肿瘤标志物升高,经过各种检查,发现她盆腔包块变化了,最终确诊她患上了卵巢癌,予以了手术及化疗治疗,但是,她的病理类型不太好。
2019年1月她出现了明显乾咳症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卵巢癌肺转移。化疗后症状一度缓解,但副反应非常大,不能坚持下去,现在已改用靶向治疗。
住院期间,我们和她母亲聊天,她母亲说,当年因为没有亲自带养,心里非常歉疚 ,后来想加倍补偿女儿,但她总是不开心,性格比较压抑,经常为一点点小事情激动不已。
她感觉自从生病以后,好多人都用有色眼镜看她,就连打个车上车慢了点,也要被人嫌弃。有一次,她还和司机起了矛盾。她说,她当时心里在默默地想,哪个人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顺利利不会生病?
每次住院,母亲不放心,总是要陪她一起住院。母亲虽然耳聪目明,但是毕竟高龄,身体也有病。
母亲去帮女儿买饭。
卵巢癌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的卵巢癌发病率为9.1/10万,发展中国家为5.0/10万。全球每年大约有超过22万卵巢癌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达14万。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卵巢癌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居高不下。
在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在第叁位,但死亡率在第一位,估计每年新发病例约有52000名女性被确诊为卵巢癌,约22000万人死于卵巢癌。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就诊时往往已到到晚期。
早期卵巢癌症状因此常被患者忽视,常见的有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早饱、尿频、尿急等。
晚期卵巢癌症状还可出现腹水,并且肿块压迫周围脏器可引起肠梗阻、大小便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者还有消瘦、重度贫血等症状。
健康最宝贵。
一、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1、家族史:卵巢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名妇女的家族中无卵巢癌患者,她发生卵巢癌的终身风险为1.4%(1/70);如果有1个一级亲属(母女、姐妹)患病,终身风险增加到5%;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上升到7%;如果是BRCA1/2有关的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则风险增加到40%~50%。
2、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综合征。
3、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未生育以及绝经后使用性激素治疗等。
未育、未哺乳也许是这个患者发病诱因。
未育、未哺乳也许是文中患者发病诱因。
二、上皮性卵巢癌约占所有卵巢癌的85%以上。上皮性卵巢癌依据组织分型,可分为:
1.浆液性腺癌:包括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和低级别浆液性腺癌。
2.子宫内膜样癌
3.透明细胞癌
4.粘液性癌
5.肉瘤
6.恶性Brenner肿瘤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患者生存率差别明显,即使相同组织学类型、相同临床病理分期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
卵巢癌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叁、目前,针对卵巢癌的诊断主要分为叁类:
1、常规诊断方式,包括B超、CT、磁共振、PET/CT;
2、血液和体液的检测,包括肿瘤标志物CA125、HE4等;
3、细胞学和组织学的诊断,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
卵巢癌。
四、明确降低卵巢癌风险的做法有哪些?
1、长期应用口服短效避孕药;
2、输卵管结扎或切除;
3、妊娠(最好怀孕到足月)以及哺乳。
五、CA125的升高是否就标志着得了卵巢癌呢?
CA125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但其有些情况下都会有所升高。如子宫肌腺症,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腹膜炎症,肝硬化等等,月经期进行CA125检测时也有可能呈现出轻度升高。此外,在妊娠的前叁个月、各种自身免疫病的前提下都有可能使得CA125水平轻度升高。因此,单独的CA125升高并不能确诊得了卵巢癌,还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
卵巢癌怎么治疗?
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是卵巢癌治疗原则。除了ⅠA和ⅠB期G1~2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无需辅助化疗,其他患者术后均应接受化疗,标准化疗方桉为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紫杉醇的全身化疗,共6个疗程。
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症状——分期手术——化疗——复发,直至复发多次。大约25%卵巢癌有BRCA基因突变,因此,卵巢癌是PARP抑制剂获益的肿瘤。
对于携带有卵巢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的高危女性人群,预防卵巢癌最佳的方桉是在完成生育后接受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预防性手术能够降低BRCA1/2突变携带者75%的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相关死亡风险,50%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最终降低69%的死亡风险。
七成卵巢癌发现时已是晚期,专家:高危人群别忘定期妇检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春岚)约70%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临床晚期,但如果定期接受妇科检查,就能尽早发现疾病。今年4月15日—21日是全国第28个肿瘤防治宣传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洪莉呼吁,女性应多关注“妇癌之王”卵巢癌,定期做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卵巢癌的蛛丝马迹。
据介绍,卵巢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妇科肿瘤之一,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5000例新发患者和37000例死亡患者,约占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的18%。在武大人民医院,平均每年接诊手术的卵巢癌患者约400例左右。
“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还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周期,甚至可以正常怀孕,因此很难及早发现。”洪莉介绍,另一方面,卵巢本身仅有枣粒大小,出现肿瘤时容易被忽视。绝大多数患者直到肿瘤长大、出现腹水后才就诊,此时往往已是病情晚期。
“长期以来,叁个70%困扰着我们临床医生和卵巢癌患者:约70%初诊患者已是临床晚期;70%的卵巢癌患者会在初次治疗后两叁年内复发;70%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5年。”洪莉表示。
近年来,进行PARP抑制剂一线维持治疗,能帮助更好地延缓复发、减少耐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让更多卵巢癌患者看到希望。但遗憾的是,对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来说,以往只有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能够得到医保报销。
洪莉介绍,今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纳入2860种药品,其中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医保报销范围扩大至所有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这可提高维持治疗的依从性,令更多患者受惠,作为医生,我们也同样欢欣雀跃。”
洪莉对几年前的一位年轻患者记忆犹新:女孩才22岁,美好人生刚刚启幕,却被确诊为晚期卵巢癌,且有转移迹象。在洪莉的鼓励下,女孩顺利接受手术,挺过了术后化疗关,却在不到一年内复发,不幸离世。因此,她提醒广大女性,一定要定期做妇检,通过常规内诊、影像学检查等妇科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卵巢癌。此外,如果出现不明原因腹胀、食欲不振、短期内体重增加或消瘦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排查。
提醒:有“BRCA基因突变”,更要注意防癌
洪莉介绍,与乳腺癌一样,卵巢癌也有遗传倾向,且都与“BRCA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突变不仅是易患卵巢癌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与乳腺癌相关。
“临床上,我们遇到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会建议她的姐妹和孩子接受基因检测。”洪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反过来,如果某位女性所在的家族中,她的母亲、姨母曾患乳腺癌、卵巢癌,或是有BRCA基因突变,本人则更要注意筛查,积极预防乳腺癌和卵巢癌。
【编辑:费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