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理报告单图片(癌症的病理分型)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理报告单图片,以及癌症的病理分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怎么看肺癌的病理报告?

很多患者朋友都会问我:

“我的肺部结节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如果是恶性的,是不是早期?”

“病情严不严重,需不需要后续治疗?”

要回答这些问题,邱医生都会说,出院后一定要及时去病理科拿最终的病理报告,然后来找我咨询,才能回答上述关心的问题!

最终的病理报告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能告诉我们病变的良恶性,恶性的话是什么类型的肺癌,恶性程度高低等等,通过这些能得到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期,对于预后的判断和后续治疗非常重要。那要怎么解读其中的内容呢?

医院病理报告

其中最上面是患者的住院号,和这份病理报告的编号,下面是患者的基本信息

正文第一部分肉眼可见,就是病理科的医生会对你这个切下来的标本做个大体的描述,比如:到底切下来有多大?淋巴结到底取了多少组?是否做了系统性的清扫?

紧接着的病理诊断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了。

组织学类型,也就是肺癌到底是腺癌还是鳞癌,还是其他类型的癌。不同类型的肺癌,其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式也不一样。

组织学分级,即分化程度,是低分化、中分化还是高分化,分化程度越高,越接近正常组织,恶性程度越低;而低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生长很快,容易侵袭转移;

胸膜受累,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气道播散 这些都是用来描述肿瘤局部侵袭转移的指标,若这些指标阳性,则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

不同分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这是决定患者N分期的重要指标。

免疫组化:其中的CK,TTF-1等这些指标是区别肺癌类型的标志物,而ALK-V和ROS-1这两个靶向治疗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如果阳性的话,就最好进一步做基因检测,很有可能有适合的靶向药物。

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问那怎么没有分期呢?

其实肺癌的分期,除了病理报告提供的信息外,还要结合临床检查的结果,才能得到准确的TNM分期,才能确定准确的病理分期。

有了准确的病理分期,就能预测五年生存率以及复发的可能性。

另外术后的辅助治疗也要依赖病理分期,1a期患者术后不用做辅助治疗,而术后II期以上以及有高危复发因素的Ib期患者,就需要在术后1个月左右开始辅助治疗了。

所以拿到了病理结果,一定要及时咨询主管医生,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攻克肺癌的路上,邱医生与你同行。

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医学信息,不构成对任何药物的商业推广或对诊疗方桉的推荐。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实际情况前往医院就诊,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桉。

得了肺癌,哪些病理类型提示病情险恶?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病理活检依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在病理报告中,医生都会对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描述,这些病理类型往往预示着疾病的预后,那么,到底哪些病理类型提示疾病险恶、预后不良呢?

肺癌的预后与其组织学类型相关,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预后也不同。肺癌在组织学上分为非神经内分泌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两大类。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两种类型的预后进行介绍。

1.非神经内分泌癌

非神经内分泌癌通常被称为“非小细胞癌”,占肺癌总数的80%。非神经内分泌癌又细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肉瘤样癌等。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是和吸烟最相关的肺癌类型,这和吸烟长期反复的刺激气管相关,通常认为鳞癌的生长速度较慢,转移发生的也较迟,很多时候发现时都有手术机会。

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不能根治,只能做姑息性手术。相同分期的鳞状细胞癌生存率明显比腺癌好。Ⅰ期鳞状细胞癌和Ⅰ期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和70%。

腺癌

肺腺癌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以及浸润性腺癌,叁者恶性程度依次递增。

需要注意的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浸润性肺腺癌中又有许多的病理亚型,比如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实体型(S亚型)、微乳头型(MP亚型),不同的病理亚型具有不同的预后和复发风险。

一般来说,贴壁型的腺癌为低复发风险,Ⅰ期贴壁型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可达90%。与其他类型的浸润性腺癌相比,贴壁型预后较好。

此外,腺泡型和乳头型为主的腺癌为中等复发风险。

微乳头成分被认为是最大的预后不良指标,是肺腺癌中预后不佳的病理亚型。

有研究显示,微乳头为主的腺癌,5年内复发概率较高。即使只有1%的微乳头成分,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

微乳头型肺腺癌常常在原发病灶很小时就容易出现广泛的淋巴管癌栓,更容易出现早期的远处转移,比如侵犯胸膜及骨转移。

在我国,微乳头型腺癌发生率较低,数据统计其发生率不超过2%。其特点包括:

多见于中老年,病灶位于肺周边,以实性结节为主;

具有小病灶,大转移的特点;

多数发现时即为晚期,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转移,或者肺部广泛癌性淋巴管炎;

即便早期,手术后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在所有类型中最短。对于微乳头亚型的肺腺癌,建议进行根治性肺叶切除。

除微乳头型外,实体型也是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Thoracic Cancer》发布的研究证明,即使存在“最小量”的S/MP亚型的肺腺癌IA期患者,也可能发生侵袭性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结果。

因此,S/MP亚型是导致手术结果不佳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在辅助化疗的风险评估中,必须要考虑到S/MP亚型的存在,即使是最早期的癌症患者也不能例外。

腺鳞癌

由于肺腺鳞癌不是简单的腺癌与鳞癌两种成分的组合,相比单纯的肺腺癌或肺鳞癌,腺鳞癌的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也更强,并且较早地发生淋巴和血行转移,生存率低,其预后比Ⅰ~Ⅱ期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差。

肉瘤样癌

肺肉瘤样癌约占肺癌的0.1%-0.4%,占非小细胞肺癌的1%。多发生于中老年吸烟男性,且呈年轻化趋势。

到目前为止,肺肉瘤样癌仍是一个临床难题,主要是因为其发病率低,病理类型罕见,容易被误诊;生长迅速、易发生远处转移和临床耐药;全身治疗效果差;难以早期诊断等,预后很差,其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0%。

2.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癌分为小细胞癌、大细胞内分泌癌、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四个类型。

小细胞癌

小细胞癌预后较差,小细胞癌在发现时倾向广泛播散,因此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少数局限性期肿瘤可能会被成功切除,而广泛性阶段是直接相关的不利预后因素。

大细胞内分泌癌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较低,约占肺癌的1.6%~3.1%;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且80%以上为男性患者,其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患者几乎均为重度吸烟者,其恶性程度及预后介于小细胞肺癌和不典型类癌之间,较易发生远处转移。

典型类癌

据报道,类癌患者的年龄幅度较大,可从10岁~83岁,中位年龄为45岁。典型类癌的平均年龄比非典型类癌要年轻10岁,而且它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

不过,典型类癌是四种神经内分泌癌中预后最好的一类,即使出现临床表现时10%~15%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年和10年生存率依旧可以达到90%~98%和82%~95%。

不典型类癌

侵袭性不典型类癌在变异、转移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之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24%~52%。预后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总之,非神经内分泌癌中,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好,浸润性肺腺癌中微乳头成分、实体型预后相对较差,腺鳞癌、肉瘤样癌预后也相对较差;在神经内分泌癌中,类癌预后较好,小细胞癌预后较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肺癌患者的病情是否险恶,病理类型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患者自身基础情况、分期等也同样影响病情严重程度,需要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