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的疼痛有多痛,以及多瑞吉说明书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患者,出现全身疼痛怎么办?除了一忍再忍,还有这些办法
癌痛,到底有多痛?有人形容“像针扎了似的”,有人觉得“如刀割”,还有人被癌痛折磨得生不如死……
统计资料表明,在所有癌症患者中大约50%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晚期患者中70~90%会经历疼痛。持续存在的严重癌痛是患者产生抑郁的主要原因,有自杀倾向的癌症患者80%与严重的疼痛有关。
如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成了癌症患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患者自述:癌痛刻骨铭心,比死亡更可怕!我叫王安,今年67岁,本来生活顺遂,子女也都成家立业,我自以为可以跟我的其他朋友一样,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
然而,生活却给了我重重一击,去年4月16日,我被确诊为肠癌晚期,且伴有全身性骨转移。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只能进行保守治疗。
尽管我努力调整心态,努力用乐观的心情去面对、配合癌症治疗,但病魔却一次次凶狠地痛击我。
癌症转移导致我全身性疼痛、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造成严重贫血。病情一直恶化,我也像棵老树般急剧枯朽下去,癌症引发的疼痛更是让我每天生不如死,那种疼痛是刻骨铭心的,我不止一次想,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当时,我因为全身骨转移疼痛难忍,不管平卧、侧卧,都无法缓解疼痛,只能整日彻夜地站着、走着,一天24小时无法入睡,饭也吃不下,连续十几天下来,身体已经到达极限,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只是我终日陷在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中,我的家人也一筹莫展,整个家都笼罩在愁云惨雾中。
为了缓解疼痛带来的身心折磨,家人不敢让我继续待在家里“自生自灭”,带着我到市医院求救。
医生接诊后,认真分析了我的检查资料,跟我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止痛,忍了这么久,你应该受了不少罪吧?不过放心,不管病情多么复杂,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想办法解决,你明天过来住院治疗。”
医生的话彷佛一颗定心丸,这时我才知道,原来癌痛是不需要忍的!是可以解决的!第二天,我便住进了疼痛治疗中心病房。
初步治疗开始,服用了医生开的镇静、止痛药之后,我竟然一口气睡了5小时!这是从得癌症来,我睡得最舒服、最安心的一次觉。原来无痛的感觉是如此美好,哪怕体内癌细胞依然存在,我却觉得宁静、温暖。
之后的镇痛治疗,我积极配合,甚至每天都无比期待,渐渐地,癌痛被控制住,觉能睡了,饭能吃了,人也一天比一天有精神了,我重新燃起了对抗癌症的信心。
如今,确诊癌症已一年,我仍在与病魔的抗争中,但我知道我并不是孤身一人,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和家人们陪伴在侧,我并不害怕。
而我也想用自己的故事跟大家分享,其实,癌痛并不需要忍,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今医学水平发达,很多你认为不可能跨过的难关,其实都有办法解决。
抗癌是一场持久战,难关一个一个跨,终会看见希望的曙光。
二、疼痛是可以缓解的,不需要忍根据多年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癌症疼痛的原因大体上分为3种情况:癌症本身导致的疼痛,大约占癌痛的70%;癌症治疗导致的疼痛(如化疗、放疗、有创检查、静脉穿刺等),大约是10~20%;此外还有癌症患者同时伴有的慢性疼痛(如腰腿痛、关节炎、带状疱疹等),约占10%。
很多患者认为,痛只能忍,没办法治疗。其实,医学角度上看,癌痛不只是一种症状,更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治疗。
癌痛常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甚至造成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使患者丧失对抗癌症的信心,放弃了积极的治疗。因此,癌痛患者不应对疼痛极尽忍耐,闭口不言,而应当尽早接受镇痛治疗。
有学者研究发现,癌痛得到有效控制的癌症病人,自杀风险下降20%~40%。然而数据显示,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症状严重,约30%的患者严重疼痛直至死亡都没有缓解。可见,癌痛若能规范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都有积极意义。
叁、镇痛药物并不会上瘾在临床镇痛治疗中,常有癌痛患者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人忍着痛不说,有的人认为镇痛治疗“治标不治本”,还有人担心服用吗啡会成瘾。这些想法都是对镇痛治疗的片面认识。
实际上,以吗啡为例,其在临床上的成瘾病例可以用罕见来形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阮祥才表示,癌痛治疗中的吗啡使用剂量很小,但它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如果疼痛得到有效、稳定的控制,癌痛病因被去除,那么可以采用合适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减量,实现停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癌症患者停药需谨遵医嘱,避免突然停药,以免出现严重的药物戒断综合征。
目前,癌痛药物治疗一般遵循WHO叁阶梯治疗原则。
第一阶梯: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镇痛药,当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意止痛时可选用,常用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是可待因。一般建议与第一阶梯药物合用。
第叁阶梯: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癌性疼痛,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药物疗效差时可使用,主要药物为吗啡。
经过规范药物治疗1~2周后,如果患者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则称之为难治性癌痛。近年来,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难治性癌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桉。常用的技术包括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神经阻滞/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电刺激技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
可以说,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种方法来应对不同程度的癌痛,患者要有寻找专业帮助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心理疏导很重要疼痛感受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且不宜适应,与人格特征、早期经验、认知影响密切相关。肿瘤晚期癌痛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障碍,造成疼痛治疗困难。这就需要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的疏导。
患者家属可以采取分散和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疼痛处于抑制状态,减轻疼痛感受强度,如通过看电视、语言交流,读书看报等方法,把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疼痛会大大减轻。
家属和医护人员还可以告知患者发生剧烈癌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自身调节会减轻疼痛,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除此之外,癌痛患者知识教育也很重要,让其了解癌痛发生的原因、发作类型、治疗方法,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昇与病痛做斗争的信心。鼓励患者不要作无谓的忍痛,发生不良反应时与医务人员及时沟通,定期复诊治疗。
虽然目前癌症还没有办法彻底根治,但想让患者“不痛”,以现在的医学手段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癌症患者要有正确认识,不必“咬牙忍痛”,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可以让自己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参考资料:
[1]《于世英:应对癌痛,观念要先行》.健康报.2014-12-05
[2]《癌痛治疗:应尽早开始》.医药经济报.2011-08-22
[3]《规范为癌痛诊疗打开新局面》.健康报.2018-10-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强生公司爽身粉因致癌风险在美再遭调查
文:钱丽娜
ID:BMR2004
2019年2月21日,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称,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调查公司婴儿爽身粉原料中采用的滑石粉里是否受石棉污染。
强生公司表示“公司正在与政府就相关的调查合作,会提供相关的文件说明。”在强生公司提交的报告中,已经显示上述两家机构正在要求其提供与指控相关的文档。此次调查与2018年12月有关该公司产品责任诉讼的新闻报道有关。
据查,石棉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其最大危害来自于它的纤维,一旦被吸入人体,石棉纤维可多年积聚在人体内,附着并沉积在肺部,可能造成肺癌等疾病。我国有明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该物质。
石棉和滑石同属硅酸盐类,它们常常共同存在于蛇纹岩中埋藏在地下,因而在自然形态下,滑石中常常含有石棉成分。但二者化学性质、用途和致病性存在显着不同。
石棉可以分为角闪石石棉和蛇蚊石石棉两类。石棉在工业时代广泛用于制造业,但由于其对人体的危害,逐渐被很多国家用替代品代替甚至禁用。
滑石粉属于天然矿石萃取,在化妆品中作为填充剂、助滑剂、抗结块剂使用,用来增强产品柔滑的触感。但有些滑石粉含有石棉的角闪石成分,易刺激肺部,并且致癌(肺癌、皮肤癌、卵巢癌)风险。
自然状态的滑石粉矿物质虽含有石棉,但不致癌。自1970年以来,不含石棉的滑石粉一直被用于婴儿爽身粉和其他化妆品中。
关于滑石粉是否会致癌,一直没有定论。而且滑石粉也没有类似烟草类的致癌物有“剂量反应”,如吸烟越多,患肺癌的风险也就越大。有研究认为,经常在生殖器部位使用滑石粉的人患卵巢癌的几率比不使用高出40%。
针对SEC调查之事,《商学院》记者询问强生消费保健品部门的公关,至发稿时未做答复。
2018年7月,路透社曾报道美国密苏里州一个陪审团判决,22名女性对强生公司滑石粉产品(包括强生婴儿爽身粉)包含石棉,导致患癌的指控有效,责令强生支付5.5亿美元补偿性赔偿,以及41.4亿美元惩罚性赔偿。
滑石粉产品是强生消费保健品部门的一部分,其中护肤品和婴儿护理产品在2017年产生了超过60亿美元的收入。
强生在一份声明中称这项审判“根本上不公平”,并表示将对判决提出上诉。
此前,强生中国曾表示:
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强生婴儿产品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爽身粉只采用完全符合美国和中国药典标准的滑石粉作为原料,确保其成分符合高质量、纯度要求,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强生的爽身粉有超过百年的科学研究证据和安全使用历史。在国家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所有市场抽检及公司主动送检中,强生婴儿爽身粉从未被检出石棉成分。
包括中国、美国、欧盟、亚洲及加拿大在内的世界多国相关权威机构均认为,化妆品用滑石粉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是安全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都支持化妆品用滑石粉的安全性。全球医学专家数十年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支持化妆品用滑石粉的安全性。
强生同时也面临证券诉讼,指控其未能揭示爽身粉中的石棉污染问题,导致投资者的财务损失。
《商学院》记者就强生爽身粉是否致癌一事咨询业内专家,得到的回复是,滑石粉本身无害,但滑石粉不纯的话会有石棉杂质,石棉才具有很强的致癌风险,但是强生需要证明,公司没有故意隐瞒。
强生公司股价在2018年12月有过一次跳水,这是路透社报道强生几十年来知道滑石粉中含有石棉,但是并没有向消费者或是监管者发出相关预警。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9年颁布通知,凡申请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或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桉的产品,其配方中含有滑石粉原料的,申报单位在产品申报或备桉时,应提交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该产品中石棉杂质的检测报告。
《商学院》也将对此持关注。
附:强生主要召回事件回顾
2005年3月17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食品药物监管部门,在强生婴儿护肤、洗发用品中发现液体石蜡油,建议联邦政府在全国禁止这些强生产品使用“婴儿使用”标志开始。
2005年4月11日,由于设计缺陷和所用试纸可能导致测量数值错误,美国FDA向强生旗下lifeScan公司生产的两款血糖监测仪,发出定性为一级召回通知。2005年9月17日,美国FDA再次发出召回公告,第二次要求强生在全球召回其旗下的OneTouch系列血糖仪。
2007年4月13日,强生召回旗下约400万瓶李施德林儿童漱口水。
2007年6月18日,强生旗下两家分公司被判向一名因使用强生芬太尼镇痛贴致死的家属赔偿550万美元。死者体内的芬太尼含量高出安全水平至少两倍。
2007年12月21日,美国FDA再次警告称,临床中已发生多起因使用芬太尼不当导致死亡的病例。强生子公司西安杨森1999年就引进“芬太尼止痛贴”商品名叫“多瑞吉”,事发后西安杨森迅速声明,在中国销售的“多瑞吉止痛贴”不在被召回的范围之内。
2008年1月14日,美国FDA对强生旗下公司生产的Dura Star和Fire Star球囊导管发出定性为最严重级别的“一级召回”通知,只因发现进行球囊扩张的导管收缩缓慢或者无法收缩,会导致动脉或血管的完全阻塞,损伤心脏动脉甚至引起心脏病发作。
2008年8月,强生旗下麦克尼尔公司在确认止痛药美林有瑕疵后,雇佣私人承包商秘密回购药品。国会调查人员公布的一份强生公司内部备忘录上写着:经销商建议员工们“迅速进入每家商店,找出所有美林(布洛芬)产品,全部购买,拿到收据后迅速离开。”并进一步指示:“购药时,你应尽量表现得像一个普通顾客。切勿提及任何有关药品召回的信息。”
2009年9月18日,强生旗下的麦克尼尔公司在美国召回21种57批次约800万瓶婴幼儿用泰诺等药品。
2010年,1月8日,强生召回泰诺关节炎止痛囊片等部分非处方药;1月15日,强生召回500批次的泰诺等非处方药。有消费者服用这些药品后出现恶心、胃痛、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强生在2008年接到的投诉已达70余起,但未向监管部门报告,直至FDA发出警告信。
2010年5月7日,强生在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产品质量不能完全达标的婴幼儿用感冒退烧药泰诺林、美林、抗过敏药仙特明及可他敏等40多种非处方药。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在召回听证会上,民主党国会议员埃多尔弗斯·汤斯表示,“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信息表明,这家公司的诚信有问题。它对自己的描述是不实的,而且给许多孩子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2010年7月8日,强生旗下麦克尼尔公司年内第叁次召回包括泰诺在内,可能含有化学物质2、4、6-叁溴苯甲醚的多批次非处方药,7月15日,强生再次召回21批次的泰诺、可他敏及美林等非处方药。
2011年1月14日,强生召回其在美国、巴西、菲律宾等地特定批次的儿童用泰诺、8小时泰诺、泰诺关节炎止痛片、可他敏、派德等药品;
2月16日,强生召回约7万支存在裂缝,可能会引发感染或降低药效的抗精神病药“芮达”注射剂专用注射器。
2011年12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强生旗下的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立即召回中国市场上所有批号(用于治疗艾滋病相关卡波氏肉瘤)的“楷莱”(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停止销售“万珂”(注射用硼替佐米)。
2015年12月,强生主动召回在中国市场销售的骨定位针、骨科复位钳、皮肤缝合器,以及未在中国销售的其他4款产品。
2017年1月,上海市食药监局发布公告称,经过强生公司调查,确定由于PFNA刀片打入器在激光焊接处部分或完全断裂,从而导致手柄与手术工具的内部轴杆分离,公司主动召回相关产品。
2018年8 月 1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强生视力健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报告,由于极个别产品赋形不完全,生产商 Johson& Johson Vision Care Inc. 对软性角膜接触镜(商品名:舒日)〔注册证编号: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4 第 3224709 号〕主动召回。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商务合作请加微信。)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