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细胞癌症治疗方法,以及小细胞癌症状表现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小细胞肺癌是不治之症吗?看看医生怎么说
肺癌可划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约15%的肺癌患者是小细胞肺癌,一般而言,小细胞肺癌容易全身转移,往往发现时已经无法手术,当然,也不能悲观地就将小细胞肺癌定义为不治之症,绝症,从而放弃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小细胞肺癌是不治之症吗?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从分期上主要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但有约60-7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初诊时已属于广泛期,即已经出现双侧肺和胸腔转移,甚至已转移至肺外如肝、肾、脑、骨等部位,所以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的确要短于其他类型肺癌患者,据统计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0-14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6.5%。
但医学充满了可能性,奇迹也并不少见,事实上,临床常有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正确规范的化疗生存5年、10年、20年以上,因此患者朋友及家属不可轻易放弃希望。小细胞肺癌虽然转移和进展迅速,但其对放化疗敏感,所以仍然有可治疗的方桉。
小细胞肺癌如何治疗?1.手术治疗
极早期的小细胞肺癌是可以手术治疗,但其他的小细胞肺癌能否手术治疗,多年来在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
过去的研究显示,有手术参与的治疗远期生存率均低于非手术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于局限期的患者采取手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所以国际权威指南NCCN也推荐,对于临床分期为I期(T1-2,N0)的小细胞肺癌,经过标准分期评估后可考虑手术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
2.化疗
化疗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无论患者是否可行手术,都需要同时进行化疗。指南推荐小细胞肺癌的局限期的化疗可首选铂类制剂联合依托泊苷的方桉,广泛期可选择铂类制剂联合依托泊苷或者伊立替康。
2017年,NCCN指南就将纳武单抗(O药)或O药 + 伊匹木单抗(CTLA-4抗体)作为复发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推荐方桉,双药联合方桉可以使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达到30%。
3.放疗
放疗作为有效或姑息性治疗的一部分,在小细胞肺癌的任何阶段都具有潜在作用,所以指南推荐在局限期放疗应该在化疗的第1-2个周期尽早介入,广泛期或对化疗有反应的患者,可进行胸部放疗,可对患者2年总生存率及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改善。
结语随着对小细胞肺癌的深入研究,现今对该病的治疗生存率已比过去有所提高,所以即使确诊了小细胞肺癌,建议患者也不要放弃治疗。而且据期刊《癌症进展》发表的论文《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与现状》介绍,随着禁烟教育力度的增强和普及,发病率已出现下降势头,相信该病未来发病率会越来越低,当然,这需要你我在戒烟控烟方面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NCCN实践指南——小细胞肺癌》(2016年第一版)
更多关于癌症防治的健康知识,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获取药师方健的科普干货:
鼻子上的“黑痣”或是晒出来的癌
鼻子上的“黑痣”影响美观,用激光打掉就万事大吉了?可不是那么简单。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往往会要求必须手术切除做病理检查。因为这或许并不是黑痣,可能是皮肤的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由于中国人群的基底细胞癌大多数呈黑色,故早期极易误诊为黑色素痣。
这个恶性肿瘤与长期日晒有关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呢?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多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较少发生转移。但严重者可以破坏局部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发生于面部者,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比例相当。
基底细胞癌发病因素复杂,多与长期日晒密切相关,因此好发于面部等曝光部位,最常见是鼻部及颧颊部;大剂量X线照射、物理及化学损伤、遗传、免疫抑制、外伤、瘢痕等也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此外,疣状表皮痣、皮脂腺痣等皮肤错构瘤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发展。
本病多数为单发,但亦有散发或多发,可伴光化性角化病、黑子和毛细血管扩张。
它形态各异 好发位置也不同
基底细胞癌在临床可分为下列几个类型
结节型
此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部,皮损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小结节,质硬,缓慢增大并出现溃疡,绕以珍珠状向内卷曲的隆起边缘,称侵蚀性溃疡;偶见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呈侵袭性扩大,向深部生长,破坏眼、鼻,甚至穿通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色素型
是结节型的一种变异型,皮损呈褐色或深黑色,边缘部分色泽较深,中央呈点状或网状,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
表浅型
常发生于躯干部,皮损为一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色鳞屑性斑片,可向周围缓慢扩大,境界清楚,常绕以细线状珍珠状边缘,表面可见小片表浅性溃疡和结痂。愈后留有光滑萎缩性瘢痕。
硬斑病型
罕见,常单发于头面部,皮损为扁平或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硬化性斑块,无隆起性边缘、溃疡及结痂,病程进展缓慢。
囊肿型
为透明、圆顶状、蓝灰色囊肿性结节。
Pinkus纤维上皮瘤型
好发于背部,为一个或数个高起性结节,触之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
首选手术切除 治愈率比较高
如果您有高风险因素(暴晒史、皮肤肿瘤病史、辐射及长期化学物质接触史等)且皮肤上特别是头面部出现不明原因的新生物,且突然增长迅速、出现破溃、出血等情况,建议及时于皮肤科门诊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临床上,我们可以通过皮肤镜等无创检查对本病进行筛查;当然,组织病理检查仍然是诊断基底细胞癌的金标准。
手术切除是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治愈率较高;而对于不适合或拒绝手术者,则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治疗(电乾燥、刮除、外用药、皮损内注射、冷冻治疗、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等)、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基底细胞癌术后复发率低,建议定期门诊随诊,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此后可一年复查一次。
避免阳光暴晒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要正确认识基底细胞癌,虽然称为癌,但是其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恶性度低,因此不要过于恐慌。本病预后佳,若不幸确诊,一定要调整心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生就诊。
那么,如何预防该病发生呢?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防护,尽量避免阳光暴晒,外出时可涂防晒霜、戴防晒帽、穿防晒衣、打遮阳伞等;避免接触诱发基底细胞癌的其他因素,比如避免电离辐射、避免长期接触沥青、焦油等有害的化学物品;积极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脂溢性角化症等易导慢性皮肤病。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本病的防治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适当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愉悦的心情等等。
文/贾红侠 (北京朝阳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经典化疗方桉之: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度高,预后差,治疗上进展也比较少,特别是化疗,近二叁十年来,依托泊甙 / 伊立替康 / 铂类的一线治疗地位都没有被撼动过。
局限期 SCLC
局限期 SCLC 的治疗为同步或序贯化放疗,因此推荐 EP 或 EC 方桉化疗 4~6 周期,差别无非剂量上的不同。
1. EP
顺铂 60 mg/m2 d1+ 依托泊甙 120 mg/m2 d1-3 Q21d
依托泊甙 + 顺铂联合同时每日 2 次对比每日 1 次胸部放疗治疗局限期 SCLC:417 名局限期 SCLC 患者接受 4 周期 EP 方桉化疗,随机接受同步 45Gy 的胸部放疗,每日 2 次或每日 1 次,中位随访 8 年,中位 OS 为 23 月对比 18 月,2 年生存率为 47% 对比 23%,5 年生存率为 26% 对比 16%。每日 2 次组的 3 级以上食管炎显着更高(27% 对比 11%)。
2. EP
顺铂 80 mg/m2 d1+ 依托泊甙 100 mg/m2 d1-3 Q21d
WJTOG 9902,EP 联合同步每日 2 次胸部放疗之后 IP 治疗局限期 SCLC 的 II 期研究:49 名患者接受 EP 方桉化疗联合同步胸部放疗 45Gy,之后接受 3 周期伊立替康 + 顺铂巩固化疗,ORR 88%,中位 OS 23 月,2 年生存率 49%,3 年生存率 29.7%,中位 PFS 11.8 月。主要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 级:84%),粒缺发热(3 级:31%),感染(3~4 级:33%),电解质紊乱(3-4 级:20%)和腹泻(3-4 级:14%)。
3. EC
卡铂 AUC6 d1+ 依托泊甙 100 mg/m2 d1-3 Q21d
HeCOG,对比早期和延迟超分割胸部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限期 SCLC 的 II 期随机研究:患者接受 EC 方桉化疗 6 周期,并随机接受同步第 1 周期(A 组,n = 42)或第 4 周期(B 组,n = 39)开始的胸部放疗。ORR 为 76% 对比 92.5%,P = 0.07。中位随访 35 个月,TTP 为 9.5 月对比 10.5 月(NS),OS 为 17.5 月对比 17 月(NS),2 年生存率为 36% 对比 29%(NS),3 年生存率为 22% 对比 13%(NS),远处复发率为 38% 对比 61%(P = 0.046)。3~4 级不良事件为 19% 对比 12.5%(NS)。
广泛期 SCLC
广泛期 SCLC 的一线治疗为依托泊甙或伊立替康联合铂类,可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1. EP
顺铂 80 mg/m2 d1+ 依托泊甙 80 mg/m2 d1-3 Q21d,6 周期
CALGB 9732,EP±紫杉醇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广泛期 SCLC 的 III 期研究:587 名患者随机接受顺铂 80 mg/m2 d1+ 依托泊甙 80 mg/m2 d1-3 Q3W 治疗 6 周期(n = 282),或顺铂 80 mg/m2 d1+ 紫杉醇 175 mg/m2 d1+ 依托泊甙 80 mg/m2 d1-3+G-CSF d4-18 Q3W 治疗 6 周期(n = 283)。ORR 68% 对比 75%;中位无失败生存为 5.9 月对比 6 月,P = 0.179;中位 OS 9.9 月对比 10.6 月,P = 0.169。毒性导致死亡率为 2.4% 对比 6.5%。
2. EP
顺铂 75 mg/m2 d1+ 依托泊甙 100 mg/m2 d1-3 Q21d
SALUTE,贝伐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 SCLC 的随机 II 期研究:102 名患者接受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甙治疗,并随机接受贝伐珠单抗(n = 52)或安慰剂(n = 50)治疗,首要研究终点 PFS。贝伐组 PFS 更长,两组分别是 5.5 月对比 4.4 月,HR 0.53;中位 OS 类似,分别是 9.4 月对比 10.9 月,HR 1.16;ORR 58% 对比 48%;中位 DoR 4.7 月对比 3.2 月。3 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5% 对比 60%。
总的说来,IP 方桉和 EP 疗效类似或更佳,但不良反应也较大,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依旧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和不良反应来制定剂量和频率。
3. IP
顺铂 60 mg/m2 d1+ 伊立替康 60 mg/m2 d1,8,15 Q28d
伊立替康 + 顺铂对比依托泊甙 + 顺铂治疗广泛期 SCLC 的 3 期研究:154 名患者入组,中位 OS 12.8 月对比 9.4 月,P = 0.002;2 年生存率分别是 19.5% 对比 5.2%。EP 组的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而 IP 组的严重腹泻发生率更高。
4. IP
顺铂 30 mg/m2+ 伊立替康 65 mg/m2 d1,8 Q21d
EP 对比 IP 治疗广泛期 SCLC 的 III 期研究:首要研究终点是 OS。患者随机接受 IP(n = 221)或 EP(n = 110)治疗,方桉为顺铂 30 mg/m2+ 伊立替康 65 mg/m2 d1,8 Q3W,或顺铂 60 mg/m2 d1+ 依托泊甙 120 mg/m2 d1-3 Q3W 至少 4 周期。ORR(48% 对比 43.6%),TTP(4.1 月对比 4.6 月)或 OS(9.3 月对比 10.2 月)没有显着差异,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36.2% 对比 86.5%,贫血 4.8% 对比 11.5%,血小板减少 4.3% 对比 19.2%,呕吐 12.5% 对比 3.8%,腹泻 21.3% 对比 0%。
5. IC
卡铂 AUC 5 d1+ 伊立替康 50 mg/m2 d1,8,15 Q28d
伊立替康 + 卡铂对比依托泊甙 + 卡铂治疗广泛期 SCLC 的随机 II 期研究:70 名患者随机接受卡铂 AUC 5+ 伊立替康 50 mg/m2 d1,8,15 或卡铂 AUC 5+ 依托泊甙 140 mg/m2 d1-3 治疗,首要研究终点是 ORR。3~4 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是 17% 对比 48%,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26% 对比 51%,3~4 级腹泻分别为 18% 对比 6%。ORR 为 67% 对比 59%(P = 0.24),中位 PFS 9 月对比 6 月(P = 0.003).
复发难治性 SCLC
对于一线治疗后超过 6 个月复发,特别是一线治疗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再次使用原一线方桉是一个可行方法。依据来自于下面 2 个研究:
诱导方桉复发后再治疗的研究:37 名接受 5 周期环磷酰胺 + 多柔比星 + 依托泊甙(CDE)治疗后有反应的患者,中位反应持续时间是 34 周。复发后所有患者再次接受 CDE 方桉化疗,23 名(62%)依旧有反应。再治疗有反应患者的特征是:第一次治疗 CR,反应持续时间大于 34 周。
SCLC 的再诱导治疗研究:13 名初次化疗反应的 SCLC 复发时接受原方桉化疗,中位脱离治疗时间 30 周。15% 对再诱导治疗反应,中位生存时间 94 周。诱导方桉有效且持续时间较短时,复发再诱导可能依旧有效。
对于复发时间小于 6 个月的难治性 SCLC 患者,二线治疗应考虑换药治疗。可用药物如下:
1. 口服托泊替康(2.3 mg/m2 d1-5 Q21d)
托泊替康二线治疗 SCLC 的 III 期研究:309 名局限期或广泛期 SCLC、一线治疗结束后 ≥ 90 天复发的患者接受托泊替康 2.3 mg/m2 d1-5 口服(n = 153)或 1.5 mg/m2 d1-5 静脉输注(n = 151),21 天一周期。首要研究终点是 ORR。二者疗效类似,ORR 为 18.3% 对比 21.9%,中位 OS 33.0 周对比 35.0 周,1 年生存率 32.6% 对比 29.2%,2 年生存率 12.4% 对比 7.1%。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47% 对比 64%,4 级血小板减少 29% 对比 18%,3~4 级贫血 23% 对比 31%。
2. 静脉托泊替康(1.5 mg/m2 d1-5 Q21d)
托泊替康对比环磷酰胺 + 多柔比星 + 长春新碱治疗复发性 SCLC:107 名一线化疗后至少 60 天复发的患者,随机接受托泊替康 1.5 mg/m2 d1-5 Q3W(n = 107)或 CAV(环磷酰胺 1000 mg/m2+ 多柔比星 45 mg/m2+ 长春新碱 2 mg)d1 Q3W(n =104)治疗。ORR 分别是 24.3% 对比 18.3%,P = 0.285;TTP 13.3 周对比 12.3 周,P = 0.552;OS 25.0 周对比 24.7 周,P = 0.795。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37.8% 对比 51.4%,4 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9.8% 对比 1.4%,3~4 级贫血发生率 17.7% 对比 7.2%。
3. 上文中的 CAV 方桉同样可用于二线治疗
环磷酰胺 1000 mg/m2+ 多柔比星 45 mg/m2+ 长春新碱 2 mg d1 Q21d
4. 伊立替康(100 mg/m2 QW)
伊立替康治疗难治复发 SCLC 的 II 期研究:16 名难治复发的 SCLC 患者接受治疗,中位脱离化疗时间为 7.3 个月。15 名患者评估。ORR 47%,中位 DoR 58 天,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腹泻和肺毒性。
5. 紫杉醇(175 mg/m2 Q21d)
紫杉醇治疗经治 SCLC:24 名一线治疗后 3 月内复发的 SCLC 患者接受紫杉醇 175 mg/m2 Q3W 再治疗,21 名评估疗效和毒性。7 例 PR(29%),5 例 SD。中位生存 100 天。毒性致死 4 名,非血液学毒性可控。
6. 多西他赛(100 mg/m2 Q21d)
多西他赛治疗经治 SCLC 的 II 期研究:34 名患者接受多西他赛 100 mg/m2 Q3W 治疗,7 例 PR(25%),DoR 3.5~12.6 个月。毒性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和无力。
7. 替莫唑胺(75 mg/m2/d×21 天 Q28d)
替莫唑胺治疗敏感复发或难治性 SCLC 的 II 期研究:64 名患者(包括 48 名敏感复发,16 名难治)接受替莫唑胺 75 mg/m2/d×21 天 Q28d 治疗,首要研究终点是 ORR。敏感组有 1 例 CR,10 例 PR(ORR 23%),难治组有 2 例 PR(ORR 13%),二线和叁线治疗的 ORR 分别是 22% 和 19%。具有脑转移的患者,38% 有反应。3 级以上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14%。
8. 替莫唑胺(200 mg/m2×5 天 Q28d)
替莫唑胺 5 天方桉治疗复发 SCLC 的研究:25 名患者接受替莫唑胺 200 mg/m2×5 天 Q28d 治疗,3-4 级不良事件 20%(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便秘)。ORR 12%。
9. 长春瑞滨(25~30 mg/m2 QW)
长春瑞滨治疗经治 SCLC 的 II 期研究:26 名距离一线治疗至少 3 月的复发 SCLC 患者接受长春瑞滨 30 mg/m2 QW 治疗。PR 4 例(16%),SD 7 例。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非累积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 80%。
10. 口服依托泊甙(50 mg/m2/d,未经过 VP-16 治疗者)
口服 VP1-6 治疗难治性 SCLC 的 II 期研究:26 名经治的难治性 SCLC 患者接受口服依托泊甙 50 mg/m2/d 治疗,25 名没有经过顺铂 + 依托泊甙治疗,14 名接受过 CAV 化疗。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粒细胞减少。1 例 CR,5 例 PR(持续 6~20 周),ORR 23%。
11. 吉西他滨(1000 mg/m2 d1,8,15 Q28d)
ECOG 1597,吉西他滨治疗难治复发性 SCLC 的 II 期研究:46 名患者(20 名难治,26 名敏感)接受吉西他滨 1000 mg/m2 d1,8,15 Q28d 治疗,42 名接受评估。主要 3~4 级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7%)和血小板减少(27%),3~4 级非血液学毒性为肺毒性(9%)和神经毒性(14%)。ORR 11.9%,其中难治者 5.6%,敏感者 16.7%,中位生存 7.1 月。
二线治疗的反应率大多在 10%~20%,二线后生存期只有 3~7 个月。但在免疫治疗等等成熟和普及之前,化疗还是这部分患者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