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各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排名,以及所有癌症1年生存率排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2023年十大癌症数据:乳腺癌新发最多,肺癌死亡最多......
癌症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日,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肿瘤学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286)发表了来自美国癌症协会的Rebecca L. Siegel团队的最新论文。该研究提供了2023年美国新发癌症病例和癌症死亡病例的预估数量,以及最新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数据。
最常见的十大癌症类型
总体而言,美国2023年预计将出现1958,310例新的癌症病例,相当于每天5370例。预计癌症死亡人数609,820人,相当于每天死亡1670人。
对男性而言,前十大患病率最高的依次是: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皮肤黑色素瘤、肾癌、非霍金奇淋巴瘤、口腔癌、白血病和胰腺癌,其中前列腺癌占比29%。
对女性而言,前十大患病率最高的依次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皮肤黑色素瘤、非霍金奇淋巴瘤、甲状腺肿瘤、胰腺癌、肾癌和白血病,其中乳腺癌占比31%。
肺癌是第一致死癌症。数据显示,每天约有350人死于肺癌,几乎是第二高致死率癌症——结直肠癌人数的2.5倍。
2023年,在127,070例肺癌死亡病例中,约有81%直接由吸烟导致;另有3560例癌症由二手烟导致。
癌症的五年生存率
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癌症生存率也有了明显提昇。20世纪70年代中期,癌症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49%,2012年至2018年癌症的5年相对生存率上升至68%。
总的来看,目前生存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依次是甲状腺癌(98%)、前列腺癌(97%)、睾丸癌(95%)和黑色素瘤癌(94%);最低的是胰腺癌(12%)、肝癌和食道癌(21%)。
癌症死亡率趋势
一般而言,死亡率是比发病率或存活率更好的抗癌进展指标。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癌症死亡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烟草流行致使男性肺癌死亡人数迅速增加。然而,吸烟的减少以及某些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改善,使得癌症死亡率自1991年达到每10万人215.1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
到2020年,肺癌死亡率下降到33%,即每10万人143.8人。总体而言,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90年至2020年下降了58%,女性从2002年至2020年下降了36%。
造成死亡的第二大常见癌症——结直肠癌,近些年的死亡率也持续下降。自1980年以来,男性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下降了55%;自1969年以来,女性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了61%。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癌症仍是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乳腺癌是40-79岁女性和60-79岁男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脑和其他神经系统肿瘤是20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20-39岁的男性中,结直肠癌已超过脑瘤,成为第一大致死病因;而在该年龄组的女性中,乳腺癌则是主要死亡原因。
尽管宫颈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但它始终是20至39岁妇女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肺癌是50岁及以上人群(不论男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总和。
总结
自1991年以来,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总体下降了33%,避免了约380万癌症死亡。这种稳定的进步是因为吸烟人数的减少,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普及,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
尽管2019年全球爆发了新冠疫情,但根据统计数据,美国2019-2020年的癌症死亡率仍在下降。
此外,尽管癌症的整体发病率持续降低,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宫癌发病率的上升仍然值得关注,相关机构仍应增加群众获得医疗护理的机会,广泛应用现有癌症控制干预措施,并增加相应投资,加快抗癌进展。
来源:生命科学前沿
作者:病毒学
5年生存率近100%,复旦附属肿瘤医院披露6000多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疗效数据
“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近100%......”日前,2022前列腺癌学术周暨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传来消息,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发布了在该院治疗的6000多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疗效数据。通过独创性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复肿技法”,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在精准治疗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功能,提昇患者生存质量,让前列腺癌不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
叶定伟教授介绍,我国是前列腺癌大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超过11万 。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呈现出晚期比例高、5年生存率较低、生活质量较差等特点。而早期患者虽获得根治手术机会,但术后尿失禁等功能丧失问题仍是他们忌惮手术的最大“心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仅仅追求良好的治疗效果,更希望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双手术机器人”助力,精准破解患者之困
前列腺切除手术容易损伤多重功能,因而前列腺癌成为不少男性的“男言之隐”,是否接受根治手术成为两难抉择。
如何更大程度上保护前列腺癌患者的功能?考验着诸多泌尿外科医生的手术技能。为实现前列腺癌的精准手术,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对标国际先进手术技术理念,自主创新并总结适合国人身体构造特征的手术技巧,开发出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 “复肿技法”。通过五个关键手术步骤在最大化肿瘤根治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安全。
叶教授团队通过这套独创性的“复肿技法”结合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为大量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精准解除病痛、保留了功能、恢复了正常生活。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所关心的切缘阳性问题和局部侵犯问题,叶定伟教授团队利用机器人手术显像系统优秀的放大效应,将小小的前列腺放大10倍以上,通过对细微侵犯的辨认执行最优的切除路线,并结合各种膀胱尿道重建和结构保护的手术技术,使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叶定伟教授称:“目前我院第二台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列装手术,步入‘双机’时代,也是上海唯一拥有两台4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医院。这一惠民举措使机器人手术预约时间大大缩短,改变了‘机少患多,一机难求’的尴尬局面,为更多患者提供机器人精准微创带来的卓越肿瘤控制和功能保护。”
复旦肿瘤前列腺癌手术团队的精湛手术技艺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团队还将牵头开展国产手术机器人相关临床研究,中国自主产权的手术机器人结合叶教授针对国人独创的“复肿技法”定将深度磨合并碰撞出更高质量手术。
转移性前列腺癌也可获手术机会,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转移性前列腺癌传统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意见认为进行前列腺原发病灶切除的价值有限。能否让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也能通过手术获得良好疗效?叶定伟教授团队凭借多年临床经验积累,开展了一项严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叶定伟教授表示:“该研究首次证实针了前列腺癌患者只要转移病灶≤5处、并且没有内脏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寡转移),进行前列腺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或放疗,将此类患者叁年的总生存率提高了18%。该研究结果也被国际泌尿肿瘤领域顶尖期刊《欧洲泌尿肿瘤学》杂志发表,这也标志这中国泌尿肿瘤治疗迈向新的台阶。”
这项研究首次明确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前列腺原发病灶可显着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首次用中国人群的真实数据确立了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价值,有望改变现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多学科专家赋能,让国内外顶尖新药新技术覆盖各分期患者
临床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和明确新药或新治疗技术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代表未来诊疗新方向,也为患者提供最优化诊疗方桉。作为泌尿外科临床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叶定伟教授先后牵头了70多项泌尿肿瘤领域的临床研究,让无数泌尿肿瘤患者能获得更好的上市药物。正因他的权威性,叶定伟教授是CSCO前列腺癌指南和CACA前列腺癌指南的主编,也是国际泌尿肿瘤界“殿堂级”俱乐部——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中国大陆唯一代表,使国内临床研究的开展和新型药物、技术的使用始终与国际接轨。
叶定伟教授表示:“泌尿肿瘤创新药、新技术发展起步晚,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少,多年来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深耕前列腺癌领域,牵头了众多创新药物和新技术的临床研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从早期、中期、晚期阶段全疗程临床研究覆盖的泌尿肿瘤中心,通过泌尿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制定最精准的诊疗方桉,应用最完善的评估手段和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多学科专家全程跟进治疗效果、及时评估病情调整方桉,及时处理副反应,让前列腺癌患者有机会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叶定伟教授带领的泌尿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近年来已为上万名缺乏有效药物治疗、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提供了享受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治疗药物和诊疗技术的机会,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唐闻佳 朱煜
编辑: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