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癌1b2期最好治疗方法(宫颈腺癌能治愈吗)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宫颈腺癌1b2期最好治疗方法,以及宫颈腺癌能治愈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82岁肺腺癌、中分化,成功手术,老人家族有长寿基因

82岁查出肺癌,还要不要动手术?会不会人财两空?有医生敢接这个手术吗?

半年前,孙女士的一家就遇到这一连串的问题,左右为难。

意外发现的肺癌,已经不是很早期

老年女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要注意下身的卫生清洁。这位82岁的老人就是因为尿路感染、尿频尿疼住院治疗,进行胸部体检时发现了一个不规则肿瘤:

这个肿瘤长2.5cm,呈实性结节状,肺门侧可见一只较粗壮的血管相连,提示癌细胞已经具备了远处转移的能力。在我们观察的病例中,最快有两个半月发生脑转移的实性肺癌,这种风险较大的肺癌,不适合随访观察了。

但老人已经年过八旬,肺功能减退,身体其它脏器也开始老化,加上术后感染、恢复慢、长期卧床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敢保证手术绝对顺利的。怎么办呢?

老人的孩子跟医生比较熟络,他算了一笔很别致的帐:姥姥辈和太姥姥辈都90多岁无疾而终,家里有长寿基因,老太太平时身体也很硬朗,再活10来年没什么问题。如果不做手术,能保证这个肿瘤10多年不发展吗?

很显然,不能!

那就做了吧,护理上小辈们多用心,治疗上请医生和护师们多多尽心!然后就做了胸腔镜微创手术,病理是中分化肺腺癌(腺泡生长为主),清扫9枚淋巴结未发生癌细胞转移,因为是微创手术,术中出血仅30ml,手术后第3天就拔除了引流管。

考虑到年龄太大也没做化疗,一晃半年多,今儿回来复查一切正常:

这是胸外科今年做的年龄最大的一例肺癌手术,顺顺利利完成了。

坦白说,这种高风险手术医生不是很想做,风险大、并发症多、意外多,一个不慎就会招致医疗纠纷。但是医学就是这样,有些充满风险的禁区总要有人去挑战、去突破,医术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惠及整个病人群体!而且病人家属群体,也是通情达理的占绝大多数。

查出癌症,到底该不该动手术?

很多人说癌症不要开刀,越开死得越快!豪大夫想说,外行不要指点内行!

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处置方式,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有手术机会的终究比较幸运,也有很多病人刚确诊的时候就已经无法开刀手术了。

与这位82岁的幸运小老太相比,下面这位病人就很难熬了,恐怕连春节都过不去了:

这是一位69岁老人,最近一段时间吃饭胃口很差,瘦了差不多20斤,而且最近半个多月以来皮肤和眼球发黄,找郎中拿了几副中药吃,没有明显效果,过来做了增强CT,结果是胆管癌并多发肝转移瘤,几乎长满肝脏了。

从确诊以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没有很好的办法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专业的问题要咨询专业人士,肿瘤病人既不要人财两空,也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多听听肿瘤科医生的建议,对不同治疗方桉的大致疗效、预估费用等心中有数,再做取舍。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

肺癌ⅠB期术后要不要化疗?外科把皮球踢给内科,内科又踢给谁?

癌症,某一科的单打独斗已经不能满足它的治疗需要了,一种癌症也可能以外科治疗为主,也可能以内科治疗为主,还可能以放疗科治疗为主,需要大家去讨论、去协作。

昨天,微信群里胸外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就肺癌ⅠB期术后要不要化疗的问题又讨论起来,一个常见问题,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

肺癌以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桉不同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小细胞肺癌以化疗、放疗为主,能手术的机会很少。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则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性治疗为主。

肺癌ⅠB期包含哪些情况?T2aN0M0,什么意思呢?

N0是指肿瘤周围没有淋巴结转移,包括肺叶间淋巴结、支气管旁淋巴结等。M0是指无远处转移,肺癌常转移至肺内、肝脏、脑、骨骼、肾上腺等部位。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T若是2a则TNM分期为肺癌ⅠB期

T2a有四种情况,肿瘤直径>3cm而≤4cm,或者肿瘤累及主支气管(未累及隆突,气管分叉处),或者肿瘤侵犯脏层胸膜,或肿瘤导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范围确定T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ⅠB期的情况在临床中非常普遍,术后要不要辅助化疗值得讨论。

胸外科医生说,NCCN(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指南指出非小细胞肺癌ⅠB期术后具有复发高危因素时“考虑”化疗,NCCN指南影响力在国内也很大,是肿瘤治疗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哪些因素属于复发高危呢?大概有六种情形,低分化肿瘤、脉管浸润、楔形切除术、肿瘤直径4cm、胸膜浸润、淋巴结状态不明确等。

而国内权威指南、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指出肺癌ⅠB期不论有没有高危因素不推荐术后化疗,没有高级别证据证明化疗让病人获益。

这可咋办?都是权威性指南,外科医生就把“皮球”踢给肿瘤内科医生,术后治疗你们内科医生要比外科医生更好。

内科医生说,大家学的指南一个样,临界问题没有标准答桉,让病人、家属选吧!“皮球”又给病人?

病人、家属说我们又不懂医学,这怎么选呢?没化疗复发了,悔!若化疗不仅花钱,对人伤害还大。

群里的争论也没有结果,不过现实当中肺癌ⅠB期术后做化疗的病人很多,若是病人耐受性好,也有意愿,考虑术后化疗4周期,尤其是肺腺癌,易于复发转移,而化疗常用的“培美”副作用非常小。

今年有研究显示肺癌ⅠB期、EGFR突变者术后辅助叁代靶向药物,预后明显要好!现在还没有写进指南,或许将来成为术后辅助治疗的首先推荐。我是刘永毅医生,感谢您的阅读!

还未生育,扬州33岁女子便得了宫颈腺癌,女性高发病还有这些

今天是“叁八妇女节”,女性身体健康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市民小丽才33岁,尚未生育,却因患宫颈腺癌而不得不切除子宫和卵巢。而之前身体有症状却一直被她忽视。记者从各大医院统计发现,除了妇科疾病,女性还高发乳腺类疾病,体检中10%都能查出结节,此外甲状腺癌患者75%是女性。医生呼吁,女性要对自己更好一点,及时注意到异样症状,尽早做相应检查,以免疾病恶化。

典型病例:33岁女子患宫颈腺癌,切除子宫卵巢失去当妈妈的机会

最近,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张磊接诊了一个令人惋惜的病例。33岁的小丽(化名)最近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HPV18(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随后被确诊为宫颈腺癌。这是宫颈癌中恶性程度非常高的一种。由于发现较晚,她需要切除整个子宫以及双侧卵巢。但小丽还未生育,一旦切除子宫,小丽就失去了做妈妈的机会。经过艰难选择,小丽和家人最终同意手术。

“她还那么年轻,真的非常可惜!”张磊说,其实小丽之前一直有症状,但她却从未注意过。原来近一年,小丽和丈夫性生活总会出血,时间这么久却一直没有到医院检查。张磊说,从感染HPV18到发展成宫颈癌是十分缓慢的过程,大概需要8到10年的时间,而只要做一次检查,就能及时发现是否感染HPV,就可以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在门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为30岁至35岁,60岁至65岁。“很多年轻人都不重视妇科检查,往往发现就已经成为恶性肿瘤了。”张磊感叹。

年轻女孩甲状腺结节是恶性,及时手术治疗战胜病魔

25岁的小文(化名)是一家公司的新职员。两年前,为了干好这份工作,小文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坐在电脑前,小心翼翼地打文件,写方桉。但干得再好,也会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但她也处处忍让。因为整天待在公司里,她连找好朋友、亲人诉说的时间都没有。“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焦虑,就连例假也不太准时。”

而小文的沉默,终于让她憋出“内伤”。年前的一次体检,医生通过高频彩超为她查出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不幸的是,其中还有一颗极小的结节,是恶性的。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小文差点崩溃。在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小文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很快,医生为小文做了手术,预后效果很好。扬大附属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杜稼苓表示,甲状腺癌早期确诊并及时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甲状腺癌是可以被治愈的。“其中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95%可以较长期存活。”

数据统计:女性高发乳腺类疾病 10%查出结节,甲状腺癌患者75%是女性

据扬大附院健康管理中心数据显示,乳腺类疾病是每年体检中发现最多的女性疾病,每一万名接受乳腺检查的女性中,约1000人有乳腺结节,平均每100名有乳腺结节的女性中,就有2人会被怀疑为恶性;在接受宫颈检查的女性中,每100人中约1-2名女性发生瘤变,在瘤变人群中有不到5%会被怀疑恶性。“在我们能随访到的体检中被怀疑为恶性的患者中,术后病理恶性率超90%。”该中心副主任于晓平介绍道。

根据市妇幼保健院统计,从今年一月截至目前,门诊接诊的最多的女性疾病排名首位为阴道炎,第二为月经紊乱,第叁为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第四为子宫颈炎,第五为子宫肌瘤。张磊分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如果出现HPV感染也不要惊慌,需要定期检查。如果连续叁年阴性,可叁到五年查一次。今年是阳性,就要继续检查,很可能明年又是阴性。感染到这个病毒后,大部分就像得了感冒一样,会自然消退。”张磊表示,重要的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除了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也是女性相对男性多发的疾病。杜稼苓表示,检查的仪器、设备越来越精确,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占到75%左右。甲状腺癌已成近20年来我国癌症谱中女性恶性肿瘤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究其原因,主要与其自身免疫力较差、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此外,近年来,扬大附院健康管理中心每年也会发现不少女性患肺癌等。“中国女性就业率全球最高,职场女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容易诱发此类疾病。”于晓平提醒,还有一项大家容易忽视的,是肠道的检查。由于体检时大便采集的困难,加上不少人对做肠镜的排斥,导致很少一部分人接受肠道检查。“去年市区某单位组织员工体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现了2例肠癌病例,肠道的定期检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专家提醒:生活习惯健康 定期做专项体检

想要预防妇科疾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而女性乳腺类疾病预防,更要警惕。扬大附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孙鹤庆提醒,乳腺癌早期很少有症状,多半是不痛不痒的,不少女性会误以为是乳腺增生。“女性平时应该多留意乳房状况,如果出现了乳头流水、乳头局部脱皮、腋窝肿块等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去医院检查。”

“饮食上要避免过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摄入,注意保持疏解不良情绪,积极减压,尽量少玩手机、远离高磁场高辐射地带。”孙鹤庆介绍道,“还有20%人群属有遗传倾向,比如家族直系亲属中有2人以上患有乳腺癌,或者家族里有人40岁前患有乳腺癌,这类人群要比普通人更加引起重视。”

孙鹤庆表示,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有两个:40-50岁和50-60岁。因此,易发人群、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建议35岁后每年检查一次;普通人群4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检查也不应单单是乳腺B超检查,条件允许的话,要结合做钼钯检查。”

甲状腺癌发病初,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除了例行体检会被发现,就是甲状腺结节长得过大,压迫了食管、气管、神经,导致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相应的症状,才会为病人所重视前来就诊。排除遗传的不可抗因素,专家认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其实也可以从生活的各个细节进行预防,特别是女性朋友,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务之余,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方面;不要过多地摄入含碘盐及含碘的海产品,它是某些类型甲状腺癌的另一种诱发因素;多吃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新鲜蔬菜,避免肥腻、香燥、辛辣之品;避免应用雌激素,因它对甲状腺癌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尽量避免儿童期头颈部X线照射。

编辑 张婷婷

记者 陈一馨 王诗韵 张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