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脚肿(癌症晚期死前征兆脚肿)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脚肿,以及癌症晚期死前征兆脚肿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进入晚期,通常这些症状会持续提示你,中医经验分享

癌症的早期症状较隐匿,不易被发觉或常常被误认为其他疾病。当有症状时再去医院做检查已达到中晚期,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尤其是身体有以下的症状时,说明癌细胞已经扩散或已经进入晚期,要引起注意。

首先,病情加重时,癌症患者还会出现严重的疲劳乏力。由于发生癌症时,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非常快,比正常的细胞消耗能量要多,再加上癌症转移以后侵犯了正常的组织器官,所以就会造成非常多的不舒服症状。这时候,病人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疲劳乏力,需要经常躺在床上休息。这个时候也意味着病情比较重,治疗效果不是很乐观。

第二、体重直线下降。虽然癌症患者大部分都有会体重下降情况,但到了癌症晚期扩散阶段体重下降更为明显。因为癌细胞在体内不断繁殖和新陈代谢,需要从其他细胞中获取大量的营养进行维持,这也导致了其他细胞营养不足,患者因此迅速消瘦。到了这阶段往往还会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等症状出现,特别是发生在消化道的癌症更为明显。

第叁、脚肿。癌症晚期病人常出现脚肿,这也是癌症晚期比较危险的征兆。癌症病人不仅可出现脚部水肿,面部水肿和全身的水肿都是很常见的。这时候说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的问题。同时还有恶病质。

第四、身体莫名发热。癌细胞生长速度较快,发生转移后部分癌细胞得不到充足营养供给而逐渐坏死。坏死的癌细胞会逐渐被身体吸收,使得身体出现免疫反应。癌细胞扩散时也会不停的释放介质,导致患者体温逐渐升高。

第五、恶性腔内积液。恶性腔内积液是癌症主要并发症,若处理不当的话可能快速恶化而引起死亡。尤其是腹膜腔、胸膜腔及心包腔,易出现恶性腔内积液。尤其是胸腔内恶性积液比较多见,多种癌症会引起胸腔内恶性积液,比如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和乳腺癌等。当出现大量胸腔恶性积液时,可压迫肺组织,降低肺容量。尤其是右肺部受到胸水压迫后,会引起呼吸功能障碍。

大多数癌症,从早期到晚期,在不干预治疗的情况下,时间不会太久,几个月,一年,最多几年,不太可能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偶尔也有)。有的侵袭性强的癌症,发展非常迅速,比如绒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几周时间甚至几天时间,肿瘤就长了一倍甚至更多,所以,这类肿瘤,要尽快诊断,尽早开始治疗。

当然,这类癌症并不多,大多数癌症,如结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癌,处在中等的发展速度,没有那么快,一般不至于几天几周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不会前几天还早期,过十多天或几个星期就晚期了。有的人会说,那为什么有的人确实是十多天前还是早期,过了十多天就转移了成了晚期?没错,有这种情况,但其实,十多天前已经有转移已经是晚期,只不过还没有检查出来罢了。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概率上的分析,不是绝对。

有的癌症即便晚期也仍有治愈或长期生存的机会,比如,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某些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比如妊娠绒癌,睾丸癌),即便晚期也有治愈机会,可切除的肝或肺转移的结直肠癌,通过综合治疗,有的也有长期生存的机会。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癌症晚期都没有必要去治,治也是白治,这种陈旧的观念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晚期癌症目前来说,一些患者确实是不能治愈的,但也有不少晚期癌症是可以通过综合治疗得到控制,从而实现带瘤较长期生存的,有的可以生存时间较长,比如晚期乳腺癌,有的类型可以带瘤生存很多年,有的十多年也是完全可能的。

中西医在晚期肿瘤治疗方面各有优势,中医长于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可抑制放化疗诱发新的肿瘤。西医长于抗癌攻癌,却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损伤免疫功能。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较单一治疗要好。但患者到了癌症晚期,这个时候患者的身体非常虚弱,做手术取不得很好的效果,做放化疗也是于事无补,在这个时间段,中医对晚期肿瘤更有优势。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可明显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可有效延长生存期。

你“肿”了么?水肿的部位不同,身体的疾患不同

您知道么,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入到周围的组织内形成组织液,而组织液又不断地回流入血管内,并保持一定的平衡。当这一平衡失调时,在血管外组织中就会有过多的液体积聚,而造成水肿。

面部水肿

水肿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在脚踝部和面部。当出现水肿时,会感到水肿部位肿胀,出现指压性凹陷,形成压陷性水肿,若仅感到肿胀,无明显指压凹陷的是非压陷性水肿,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面部水肿较明显。

脚及下肢最先出现水肿

心源性水肿 :任何一种心脏病,当病情严重到造成心功能衰竭时,都会出现水肿。这是由于心脏泵血的能力降低,输送到肾脏的血液量不足,就不会产生充足的尿液,从而造成全身瘀血而引起水肿。特点是首先在身体的下垂部位,以脚及下肢最先出现水肿。

晨起眼睑和面部水肿

肾源性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常会出现眼睑及面部的水肿,以早晨起床时最明显,随后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这是由于肾脏病变所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中会排出大量的蛋白质,造成血液中蛋白质减少,也会引起高度水肿,肾源性水肿主要以全身性水肿最为明显,在水肿的同时,还会伴有肾脏病的其他症状,如高血压、尿量减少及尿液的改变,尿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及管型等,这些变化需要到医院通过化验才能确定。

腹水和脚踝部水肿

肝源性水肿:肝脏是合成并贮藏各种物质的器官,合成蛋白质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血液中的蛋白质减少,从而出现水肿。肝硬化时出现的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和脚踝部水肿。

局部水肿

局部性水肿最常发生在局部炎症时,因炎症的刺激,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在炎症局部就会出现水肿。如感冒时出现的鼻塞症状,就是由于鼻粘膜充血、水肿所致;另外,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其周围也会出现水肿。

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时,病变部位也会出现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局部瘀血性局限性水肿,尤其是水肿仅出现在一侧下肢时,更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儿童水肿

儿童发生的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心脏和肾脏疾病。儿童的心脏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时发生的水肿同成人相似;肾脏病变也多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当孩子患扁桃体炎治愈后,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红(血尿)及眼睑、面部水肿时,就要注意可能是急性肾炎,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儿童出现局部性水肿,多见于局部炎症及蚊虫叮咬后,也可发生在药物、食物过敏后。

当出现水肿尤其是全身性水肿时,不可疏忽,必须及早检查,确定引起水肿的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在脚踝部出现的较轻的水肿,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特别的疾病,就不必担心。休息时将下肢抬高,控制盐分摄入,水肿就可减轻。

出现水肿后,应该如何根据水肿的部位挂号呢,小编帮您整理一下!

1从脸部开始的水肿:肾内科

水肿如果从脸部开始,晨起眼睑的浮肿迅速发展,水肿部位较软而且移动性大,则主要考虑肾功能异常导致的水肿,可以看肾内科。

如果之前已经伴有长期慢性肾脏的病症,如高血压、蛋白尿、管型尿等,则以肾内科为主。

全国相关权威科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上海瑞金医院肾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

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

2单侧下肢局部浮肿:泌尿外科

单侧下肢局部浮肿多由于下肢淋巴管、静脉受阻导致体液进入组织间隙所致,如下肢淋巴管炎、丝虫病、盆腔或下肢肿瘤压迫静脉。一般浮肿较局限,不会蔓延全身。

这种情况下,以看原发疾病科室为主。比如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就需要看泌尿外科。

全国相关权威科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

3从脚开始的水肿:心内科

水肿若是从脚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比较坚实,移动性小,则主要是心功能不全所致。

需要挂心内科,进一步明确引起心功能异常的原因,行针对性的治疗。

全国相关权威科室

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

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西京医院心脏内科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

4消瘦后开始水肿:消化科

如果先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再接着出现的水肿,则考虑营养不良性水肿,可看消化内科,这种情况进行化验经常能发现较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因为饮食减少,血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液中进入组织间隙,就形成了水肿。

全国相关权威科室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大学第叁医院消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5腿部水肿疼痛:血管外科

出现下肢小腿和(或)大腿肿胀同时伴有疼痛、发沉,则需看血管外科,考虑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腘静脉、股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栓形成,可以闭塞深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入心脏,导致下肢的肿胀而且出现疼痛。

全国相关权威科室

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

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

西京医院心脏外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

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

6老年人全身微水肿:老年性水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减,机体代谢过程逐渐减弱,会出现各种老年现象,比如老年性水肿。有的老人会全身水肿,尤其以下肢水肿为主,清晨稍微轻松一点,但午后又会加重。

怎么判断是疾病引起的水肿,还是老年性水肿呢?出现水肿,在经过医生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没有异常,可认为是老年性水肿。老年性水肿在生活上要注意低盐饮食、适当饮水。

部分内容整理自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常见病症的家庭诊治》

作者 陶明 李国栋

人卫健康与健康时报倾情奉献,原创精品内容奉献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