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癌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晚期,血小板跌到2万,该怎么办?
血小板的生成主要在于骨髓,它对我们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不过一些身体原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最近小林的姥爷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小林提到,姥爷是前列腺癌转移,血小板只有15000-20000,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有没有缓解之法?
血小板减少症是癌症患者的常见问题。它可能来自放化疗,也可能来自自身疾病。自身疾病引起的暂且不说,今天我们说说肿瘤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血小板的生成主要在于骨髓,但是化疗是一种无差别攻击的疗法,通过服用化疗药物,血液可以将药物带到骨髓当中去,从而对骨髓也产生了影响,其实这虽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这确实发生了,骨髓的造血能力降低,当然也会影响血小板了。这也是化疗最大的一个副作用。
不只化疗会引起血小板降低,癌症本身也可以造成血小板的降低。如果脾脏肿大,大量的血小板在脾脏潴留、消耗,也会引起血小板减少。临床上,肿瘤患者脾脏肿大,多见于肝硬化继发肝癌的患者。
如果是由癌症或化学疗法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那么预防可能很难进行。但是如果已经发生了血小板减少症的话,那你可以尝试以下的几种方法进行缓解。
方法一,注意口腔护理
吃完东西后应该刷牙。用超柔软的牙刷、棉签或纱布轻轻刷牙,这样牙龈就不会流血。每次使用前用热水软化牙刷,使用牙线时要非常小心。使用润唇膏或凡士林保持嘴唇湿润,防止开裂。
方法二,避免出血
避免接触那些可以导致受伤的运动。在使用任何使用压力或按摩技术的辅助疗法(如针灸,指压,瑜伽或嵴椎按摩疗法)之前,应该主动咨询医生并说明自己的病情。
方法叁,密切留意
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皮肤粘膜下发现淤血等,都是血小板减少的重要证据,如果出现了这些征兆,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如果出现了,首先要降低化疗剂量,甚至停止化疗,这就意味着肿瘤的治疗周期延长。
参考文章:
[1]鲁静.重组人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治疗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34):142+144.
[2]向健,王俊,罗倩,张艺小.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01):103-105.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血小板降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怎么补充
血小板降低是多数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多数化疗药物是需要通过静脉输液从而作用于全身,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组织和细胞造成伤害,这种作用也叫毒性反应,是目前所有化疗药不可避免的。很多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牙龈出血、皮肤青紫、胃肠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反应,这就是放化疗引起血小板降低而造成的。
血小板是在血液里面的一种物质,来源于骨髓,通常是圆盘形,但是血小板会运动,在运动的同时因为要经过各种毛细血管所以会发生变形。所以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体内伤口出现出血,血小板就充当与“体内创可贴”的作用,当我们受到伤害后,碰破了血管,破了的血管壁就会发出信号告诉血小板,然后大量的血小板会迅速发生变形,变得更加粘。同时血小板回合血液中的钙离子和主们用来凝血的凝血酶等,在破损的血管壁哪里凝聚成一团,堵住破损的伤口和血管。肿瘤患者因为放化疗造成血小板降低,所以体内的凝血止血的作用就会降低,当身体有损伤出现流血,止血就变的困难。
血小板降低有哪些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皮肤、口腔黏膜是否有出血点、瘀斑等,若出现需引起足够重视,情节严重,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避免出现内部出血的问题。
2、注意日常排便顺畅,避免剧烈咳嗽:便秘容易引起肠道或肛门出血,尤其是有痔疮的患者;不要剧烈咳嗽,有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脑出血。
3、口腔护理:牙龈出血较少的时候要用软毛牙刷刷牙。出血较多时避免使用牙刷,改成漱口。
4、避免磕碰、身体损伤:平时别抓挠皮肤,同时日常生活避免磕碰,摔倒,避免出血。
轻度血小板降低可以通过饮食补充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轻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通过饮食补充去恢复,可以多食红枣、红小豆粥、水煮花生米、清煮血豆腐等补充血小板的食物,同时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除均衡饮食外应多补充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酸奶、瘦肉、牛肉、豆制品、动物肝脏、鱼、乳清蛋白质粉等。香菰、黑木耳、红枣、阿胶、花生衣、黄花菜等平时经常吃。
中重度血小板降低可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为治疗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最快、最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和死亡率。有出血症状且血小板计数达到预防性输注指征的患者,也可输注血小板。对于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当血小板≤10×109/时,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特别是患有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等高出血风险的肿瘤时。对于某些有活动性出血的实体瘤,尤其是存在坏死性成分时,即使血小板计数超过10×109/L,也可给予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癌症到底怎么来的?与你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看完这些就懂了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是我?”“癌症为什么偏偏找上我?”
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就找上门了?看完这些你就清醒了!
接下来,我们挨个儿讲清楚!涉及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干预、及时改正!
一、“吸”出来的癌症
1
吸——烟、二手烟
吸烟,既害己,又害人。越早戒越好!
2
吸——厨房油烟
厨房油烟对人的影响,从小了说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期油烟的吸入还可以导致肺癌。
3
吸——装修污染
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5倍。在室内空气中,大约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酯等。
4
吸——环境污染
2014年,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雾霾会造成PM2.5沉积于肺部引发炎症,进而导致恶性疾病。
二、“吃”出来的癌症
1
吃得过咸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5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2
吃肉太多
吃肉太多,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尤其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愈发高脂肪高蛋白化,更易诱发癌变。
3
吃得过烫
像火锅这类食物温度比较高,比较烫口,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反复修复,长期循环很容易导致癌症。
4
爱吃槟榔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与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5
饮酒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有关》的文章。文章援引的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证实: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酒精消费量的增加,癌症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叁、“省”出来的癌症
1
发霉食物舍不得扔
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防范黄曲霉素,避免吃发霉的食物。
2
隔夜饭菜舍不得扔
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转变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多。
四、“懒”出来的癌症
1
懒得运动
世卫组织早在2013年就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死亡风险因素。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
2
懒得上厕所
习惯了憋尿,不但会损伤膀胱,增加尿频、尿失禁风险;降低膀胱黏膜抵抗力,易发尿路感染,甚至危害肾脏,刺激前列腺,诱发炎症等。
3
懒得体检
很多癌症患者拖到晚期症状出现才去医院,这时查出癌症往往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医生也没有办法。
五、“作”出来的癌症
1
长期熬夜
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使得细胞代谢异常,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
2
长期过劳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过度劳累直接导致人体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预防防癌,不要过度劳累。
3
不规律饮食
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比如:吃饭狼吞虎咽;吃饭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食用熏肉、油炸、烘烤、烧焦食物,使用多次的高温食用油烹饪。
六、“染”出来的癌症
“染”指的是细菌病毒感染。研究发现,某些病毒和细菌可能与某些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概率。
2、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肛门癌、外阴阴道癌、阴茎癌和口咽癌等的发生相关。
3、某些细菌也与癌症的发生相关,其中最为明确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胃淋巴瘤的关系。
七、癌症发病相关其他因素
1
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
2
情绪因素
负面情绪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胃癌、肝癌甚至颅内恶性肿瘤等,与易怒、“小心眼”、过度压抑自己情绪有关。
3
年龄因素
年龄与癌症的发生有明确的关系。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甚至可以说,年龄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4
职业因素
职业暴露也对癌症的发生产生影响,不同的职业,其工作环境存在差别。从事染料工种的人,煤矿、石油、化工、钢铁行业从业者,石棉矿工等行业人员需多加注意。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