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瘤就是脑癌吗(脑血管瘤是癌症吗)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脑血管瘤就是脑癌吗,以及脑血管瘤是癌症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脑肿瘤易危及生命,想要远离它,需早早避开这3大诱因!

  脑肿瘤也就是脑癌,这是一种原发于颅内组织的肿瘤,它的严重程度极高,根据临床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脑肿瘤超过半数都为恶性肿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危及性命。

  所以为了防止脑肿瘤发生,大家一定要远离容易诱发癌细胞的危险因素,例如下文中提到的叁个。

  1.长时间工作

  大脑虽然能够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但若是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脑细胞也会逐渐退化,甚至发生病变。尤其是当今社会,很多人往往会长期对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工作,长此以往,电子辐射也会影响大脑健康。

  尤其是睡眠过程中,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在枕头边上的话,还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的后果,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最终升高脑肿瘤的发病风险。

  正是如此,希望大家尽量减少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且早睡早起,这样才能够给予大脑最充足的休息时长。

  2.病毒感染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联系,其中就包括脑肿瘤,例如当长时间生活在不太干净的环境下,病毒便容易找上门来,尤其是自身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引起疾病。

  尤其是大脑部位,如若被病毒所纠缠,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在大脑部位肆虐,最终便会引起恶性病变。

  3.物理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指的是有些工作需要长时间接触物理性质的东西,比如CT室,辐射比较强,时间久了也会导致脑组织和细胞突变,最终引起颅内恶性肿瘤。

  化学因素也包括很多,例如实验员,化学老师等等,这些职业的人群,也要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可多种化学物质的融合,很可能发生不良的反应。

  要想防止脑癌危及性命,为了针对性地远离诱因之外,人家还应该知道脑癌发生时的求救信号,例如以下2个。

  1.莫名的头痛

  如果头痛发生的很频繁,而且服药后也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很有可能是脑癌所引起的症状,尤其是睡觉后,脑嵴液流动速度减慢,则会形成脑积水,进而引起剧烈的痛感。

  2.视力障碍

  患有脑肿瘤之后,脑部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进而使得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受损,最后诱发视力下降的后果。

  总而言之,脑癌确实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所以大家必须得提高警惕性,首先远离容易诱发脑癌的叁个危险因素。

  其次是多留意身体上的表现,假如莫名的出现了看东西不清楚以及头部疼痛等症状,千万不能单纯的以为是小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赶紧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直播预告|《大众名医馆》:头痛呕吐,竟可能是颅内肿瘤在作怪?

你是否总把头痛不当回事?呕吐后只认为是胃肠出了问题?注意了,这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由肿瘤占位、瘤周脑水肿和脑嵴液循环受阻导致的脑水肿均有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引发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叁大主征。

那么,如何辨别头痛和呕吐是不是脑肿瘤惹的祸?得了脑肿瘤一定要开刀吗?脑肿瘤的治愈希望有多大?

6月3日下午15:00,山东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峰做客“大众名医馆”直播间,为你揭开脑肿瘤的神秘面纱。

专家简介:

李峰,医学博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十大知名专家。

擅长对高难度、高风险疑难复杂颅底、松果体区以及脑干肿瘤的显微及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嵴索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中央及侧颅底肿瘤的内镜经鼻腔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黑色素瘤、儿童胚胎性肿瘤等恶性肿瘤的手术、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多学科、序贯一站式、个体化精准诊疗,以及面肌痉挛、叁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的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学术兼职: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副会长、神经外科青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胶质瘤协作组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微创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持研究课题包括: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以及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各一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科技创新二等奖。发表SCI收录英文论文25篇,中文论文19篇。编着着作《临床神经外科学》《颅脑巨微解剖学》等。

想要围观这场专家课?6月3日下午15:00,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直播观看地址,进入直播间。

直播观看地址:

http://dzrb.dzng.com/pc/live?id=989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晨 李丽 报道)

得了脑肿瘤会有哪些表现?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网上却有传言指出,经常性出现头痛可能是脑肿瘤的早期症状,需要警惕。真的是这样吗?

什么是脑肿瘤?

“肿瘤可以生长在身体各个部位,从内脏到体表皮肤都可能长肿瘤。而脑肿瘤则是专指长在脑子里的肿瘤。”

那什么是肿瘤呢?人体每天都有很多新细胞出现,也有很多衰老的细胞死去,比如白细胞、皮肤表面的鳞状细胞等等。而肿瘤就是所谓的肿瘤细胞,它是一种组织细胞,主要表现为肿块状瘤子,与普通细胞不同的是,肿瘤细胞会不受控制的增长。

并且,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来讲,良性肿瘤的表面常有一层包膜,因此其生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对周围的正常组织进行缓慢的挤压,有利于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而恶性肿瘤,医学专业名词叫浸润,即像树根一样向四周纵深发展,侵入到正常组织,将正常组织细胞功能进行破坏,且一旦发生扩散转移,就会危及人的生命,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

脑肿瘤早期有哪些症状?

脑肿瘤既然是长在脑部,那么它的症状往往是与脑部功能有关。因此,脑肿瘤早期的症状一般有这叁个表现。

一、头痛

当颅内压增高时或者是肿瘤直接浸润令脑膜被压迫,血管和神经也会受到刺激,从而导致头痛发生,并且还会随着肿瘤的发展愈加严重。

二、呕吐

颅内压增高时,会刺激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出现因此患者头痛严重时,还会并发呕吐现象,呕吐呈喷射状。

叁、看东西眼花

颅内压增高后,还会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或浸润压迫到视神经,影响到视力、视野等等,从而导致患者的视力减退,出现看东西眼花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失明。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癫痫发作或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不过,这些症状所传递的信号并不一定就是脑肿瘤,但若有以上症状出现,还是建议到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我国脑瘤发病增了叁成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 庆 □主治医师 李昊昱 龙文勇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 杨海峰

本报记者 李珍玉

近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对1990~2019 年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负担进行研究,发现近30年来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下降近一成,但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增加近叁成,且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顾名思义,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嵴髓),其中发生于颅内的恶性肿瘤俗称脑癌。上述研究显示,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无论是发病病例数、死亡人数或伤残调整生命年,均居世界之首。2019年,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病例约为34.8万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5.69/10万人,比1990年增加27.9%;2019年死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患者约6.35万人,死亡率为3.5/10万人,比1990年下降9.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庆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上述研究有两个重点: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发病率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与国家发布的最新统计结论一致。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显示,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首次进入发病率最高的十大肿瘤之列,排名第九,死亡率排名第八。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叁个方面:

人口老龄化。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从1990年的11.8亿增加到2019年的14.2亿,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8.1岁增加到2019年的77.6岁。随着年纪增长,所有癌症的患病率都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也不例外。

环境污染。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一段时期内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若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容易基因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医疗水平提高。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国民健康素养的不断提高,医生能更早期、更精准地发现微小肿瘤病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现率。治疗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延长了肿瘤患者的寿命,在客观上也提高了肿瘤的患病率。

一老一小高发

上述研究还发现,全国33个省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负担存在显着差异。发病率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天津、辽宁、湖北、山东和上海;儿童和老人组的发病率较成年人组更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海峰说,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总体有以下特点:

从地域分布看,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上述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发病率偏高,与老龄化发展快、医疗资源相对丰富、人们就医观念强有关。而中部、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较低,与这些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们就医意愿不强、诊断和登记报告不充分有关。

从年龄来看,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负担的总体年龄分布呈“双峰型”,即幼儿期(5岁以下)发病率达到一个小高峰,中年期有所下降,老年期特别是60~69岁会达到一个大高峰。

从性别来看,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不过,垂体瘤在二叁十岁女性中多见,这与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有关;无功能性的垂体瘤则是老年男性患者多一些;对于脑膜瘤,中年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叁早”降低治疗负担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不仅严重威胁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刘庆表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位置特殊,导致手术风险高、治疗负担重。比如成人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高级别胶质瘤,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桉是手术联合放化疗或电场治疗等,手术相关费用约5~8万,后续放化疗需要10~15万/年,电场治疗需要近40万/年。即使良性肿瘤,如某些颅底脑膜瘤,由于毗邻重要神经、血管及脑干,难以实现全切,需要多次手术,费用也在几万至十几万不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恶性肿瘤以胶质瘤为代表,占40%~50%,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是高度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在40岁后发病,患者平均存活时间约十四五个月。良性肿瘤主要有垂体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瘤多起源于垂体前叶组织,脑膜瘤起源于硬脑膜或蛛网膜,神经鞘瘤起源于脑神经,这几种占70%~80%。此外还有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个人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免疫力低下,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其中,基因突变是最重要因素,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家族性遗传倾向。有些人由于长期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或营养不均衡,抵抗力下降,也是患癌的一大原因。2.环境因素。例如,离子射线与非离子射线的辐射、亚硝酸化合物、烷化剂、杀虫剂、石油产品、化学放射物质等,都会影响患癌几率。3.感染因素。例如,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感染等。母亲怀孕期受病毒感染,也可增加婴儿患脑癌的几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嘴歪眼斜、走路不稳、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癫痫等。杨海峰说,如果长在功能重要的部位,肿瘤很小时就会出现症状,容易被发现;如果长在相对不太重要的功能区,肿瘤也许长到很大才会引起症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李昊昱建议,要想“早预防”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就应从病因入手,少接触致癌因素、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医生、媒体等还要加大肿瘤预防健康教育力度。

“早发现”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危害的重要环节。李昊昱建议,发病高风险人群应注意筛检。比如,家族中若有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其兄弟姊妹和子女等有50%的遗传倾向出现脑膜瘤或神经鞘瘤,建议做好早期筛查;已有其他部位癌症病史(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的患者,要筛查是否有脑转移瘤;老人、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注意筛查颅内淋巴瘤。此外,建议40岁以上的健康人士,每两叁年做一次脑部磁共振平扫和血管显像,有助发现颅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先天性脑疾病等。

除了“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也极为重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龙文勇说,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类型多,不同的肿瘤可表现相同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信号,同一类肿瘤也可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完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比如,颅内囊性病灶可能是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肠源性囊肿、表皮样囊肿等。因此,在做到早发现的同时,还需要早期诊断,避免延误治疗。手术和(或)放化疗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主要方式,部分肿瘤辅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电场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治疗时机、治疗方式、放化疗方桉均不尽相同。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院和专业医生,接受规范化治疗,切勿病急乱投医,给后续治疗带来困境。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