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吃泰勒宁(泰勒宁晚期癌痛怎么吃)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吃泰勒宁,以及泰勒宁晚期癌痛怎么吃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不止是“一夜爆红”的芬太尼,滥用误用镇痛药都需警惕!

“芬太尼”一夜“爆红”,美国白宫近日发表声明,特意将我国“同意将芬太尼指定为一种受控物质”放在了首要位置,这意味着向美国出售芬太尼的人将受到中国法律规定的最高刑罚。“芬太尼”到底是个什么药?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麻醉科副主任冯丹昨表示,芬太尼及镇痛药确实都需要科普。

在临床,芬太尼使用广泛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中枢性镇痛药,其作用机制类似马啡,都是阿片受体制动剂,它的镇痛作用强度,大概是吗啡的50-100倍。该药对人体循环系统影响比较小,已基本替代吗啡,成为目前手术麻醉最主要的镇痛剂。

在国内,芬太尼在临床上使用于两个方面。一种为注射剂型,主要用于麻醉诱导和手术镇痛。另一种为透皮贴剂,则主要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的镇痛,目前在癌症病人中使用广泛。

在我国,芬太尼监管严格

芬太尼的成瘾性弱于吗啡,但也有一定的成瘾性。它在中国的滥用情况还好,这得益于严格的管理。

手术麻醉中芬太尼注射剂的使用需要严格的核对,疼痛科等临床科室主要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管得非常严,患者需要身份证、诊断证明书,找医生开红处方。目前也只给癌性疼痛患者、难以控制的剧烈的神经疼患者开芬太尼透皮贴剂,一般情况下轻易不会开,上级部门的监管很严,一旦发现使用量过大,会来审核。在中国,外面的药店买不到芬太尼,药店没有资质开这种药。

而在美国,对芬太尼等麻醉药的使用,不同于中国的严格监管,当患者有疼痛的诉求时,医生能比较轻松地开出处方。因此美国现在正在经历这个药被滥用的危机。

需警惕,镇痛药的滥用和误用

目前有一款叫做泰勒宁的复方镇痛药,倒是存在滥用的趋势,该药不需要处方即可购买,长期服用有成瘾的可能性。

泰勒宁的通用名为氨酚羟考酮,包含常用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镇痛成分羟考酮两种成分。其中的羟(qiǎng)考酮和芬太尼一样,同属于可能成瘾的阿片类药物,单一成分的羟考酮这个药是作为管控药品严格管理的。

泰勒宁目前为普通处方药,其说明书上注明用于重度疼痛如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其他止痛药难以控制的疼痛。有些人长期服用,既对肝肾胃肠道等有潜在的损伤内险,同时也存在潜在的成瘾风险。非肿瘤患者的慢性疼痛不主张长期使用泰勒宁。

目前对于镇痛药,普通大众存在诸多误区。有些人认为镇痛药治标不治本,其实不然,比如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通过消除无菌性炎症来达到镇痛目的,有治标治本的作用。另一类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癫痫类镇痛药,其原理是抑制神经的异常放电来治疗疼痛,也有治标治本的作用。

所有的镇痛药,都有相关机制和副作用,镇痛药分很多种,有些治标不治本、有的治标又治本。因此,选对镇痛药既专业又重要,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不用的疼痛,吃不同的镇痛药。

对于肿瘤患者,疼痛的控制和肿瘤的治疗同等重要,惟有满意的镇痛才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质和提昇免疫力,从而更好地对抗肿瘤。目前有些患者为了怕成瘾,还在拼命强忍疼痛,不吃阿片类镇痛药,这个是非常不对的。

文/武汉市第一医院 谯玲玲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他们痛得想要自杀:被忽视的癌痛 _ 癌痛不用药也能控制!

尽管“病痛”二字常常一起出现,“痛”也是紧跟着“病”而来。

但病人往往都只关注疾病本身,而忽略了难以忍受的疼痛。

面对要命的“癌痛”,很多癌症病人需要吃药止痛,随着药物剂量越来越大,癌痛仍然控制不了。

图片注解:他们痛得想要自杀:被忽视的癌痛

29岁的尹女士一年前被诊断出宫颈癌晚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抗肿瘤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半年前,尹女士觉得腰背部及左侧腹股沟疼痛剧烈,当地医院综合根据病情予以药物及微创治疗,疼痛依然存在。

“每天都需要吃奥施康定,泰勒宁等四五种止痛药,奥施康定开始是每天20mg,后来逐渐增加到40mg、60mg……效果越来越差,有时候疼得全身哆嗦,连路都走不了。”尹女士说。

尹女士跑遍了各大医院,最后得出了唯一的结论:眼下的情况只有止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几经周折,尹女士来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科,与科室副主任谢广伦充分沟通后,制定了“行鞘内镇痛”手术方桉。经过手术治疗后,尹女士的疼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什么是鞘内镇痛治疗?

鞘内镇痛治疗是将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并将给药装置植入到患者腹部皮下,通过体外连接智能化镇痛泵让吗啡等止痛药“一路畅通”的抵达“目的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安全有效地为顽固性疼痛患者进行镇痛的一种方法。

鞘内镇痛手术创伤小,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一小部分,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调节给药剂量。

谢广伦表示,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癌性疼痛,传统的“叁阶梯”治疗方桉远远不能控制。鞘内镇痛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智能化疼痛解决方桉,具有创伤小、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患者越早应用,治疗效果越好。

常见癌痛治疗误区

人类的疼痛分级为0—10级。女人在分娩时最痛时有可能达到8级,而癌痛却真的能够达到10级!”谢广伦说,“门诊上,和病人交流癌痛治疗知识时发现,他们对癌痛治疗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还存在欠缺。很多人认为疼痛忍忍就能过去,他们千方百计的忍,千方百计的少用药。其实,很多时候疼痛是无法忍受。

误区一:控制肿瘤比控制疼痛重要

有些患者的疼痛是神经受到破坏而不是单纯无菌性炎症刺激导致的,称之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即使肿瘤治好了,神经的破坏无法恢复,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会持续存在甚至伴随终生。

对于癌痛患者,镇痛治疗和抗肿瘤治疗同样重要。癌痛在中晚期发生率更高,而中晚期肿瘤治疗效果有限,单纯依靠治疗肿瘤来控制疼痛,有效率低。癌症会导致疼痛加重,疼痛反过来也会影响肿瘤治疗的继续进行。良好的镇痛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着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自信心,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误区二:疼痛时使用止痛片,不疼不吃

癌痛与高血压患者一样,按时吃药才能让患者体内药物浓度稳定,从而很好控制疼痛。这次少吃药了,下次为了止痛可能需要更多的药物,带来副作用更多,最终结果就是药没少吃,罪没少受。

药物的增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觉得疼痛控制得很好,可告诉医生,医生根据情况逐渐减量、停药。擅自停药会引起突然的撤药反应,如大汗淋漓、疼痛加剧等。

误区叁:使用非阿片类药更安全

阿片类药物用于癌痛治疗,成瘾性并不高,有由于肿瘤的进展,病人疼痛加重,止痛药的剂量需要增加,同时阿片类药物有耐受性,许多病人吃药越来越多这是很正常的,这和“成瘾”有明显区别。

对于慢性癌痛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非阿片类药的副作用容易忽视,其作用也有“封顶效应”。对于中、重度的癌症疼痛患者,阿片类止痛药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误区四:服用多种药物不见效,只能疼死

肿瘤的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癌痛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叁阶梯药物治疗之外,还有很多癌痛治疗方式,如病人自控镇痛、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

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疼痛,有效率可达到 90% 左右。

有肿瘤治疗疑惑,可以私信咨询,我愿尽我绵薄之力给大家带来健康。更多癌症科普、病情桉例实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