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能吃海带吗(肿瘤最怕的7种食物)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痛风患者能吃海带吗,以及肿瘤最怕的7种食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这些嘌呤含量不高的海产品,痛风患者也可以吃

#袋鼠健康超能团#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虽然天气还是那么炎热,但立秋已经十多天了,秋季正在向我们慢慢走来。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种类繁多的海产品涌入市场,让吃货们蠢蠢欲动、垂涎叁尺。

但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味道鲜美的海产品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为高居不下的血尿酸,也因为红肿热痛的手指、脚趾。

实际上,海产品的范围非常广泛,且种类繁多,并非仅包括鱼虾螃蟹等常见海味。因此也不是所有的海产品均属于高嘌呤食物,某些海产品中嘌呤含量甚至低于蔬菜。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是可以食用这些低嘌呤海产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什么是海产品

『海产品』指海洋中可供食用或使用的产品,其范围广泛,既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螃蟹等海生动物,也包括紫菜、海带、海白菜、裙带菜等海藻类植物。

海产品营养价值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EPA与DHA等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海产品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软化血管,预防血栓形成,并且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的作用。

海产品中的嘌呤含量如何?

海产品中既有高嘌呤食物,也有低嘌呤食物。如果以每100克某种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50mg作为高嘌呤食物的标准,海产品中的沙丁鱼类、叁文鱼、贝壳类(干贝、蛤蜊、牡蛎等)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应该避免进食。

高嘌呤海产品:鱿鱼

高嘌呤海产品:鱼卵

高嘌呤海产品:小鱼干

高嘌呤海产品:虾类

高嘌呤海产品:贝壳类

但海参、海蜇等海产品每100g中嘌呤含量还不到10mg,比某些蔬菜都要低,痛风患者是可以食用的。

那么海鱼呢?

沙丁鱼类、叁文鱼、鱿鱼、金枪鱼嘌呤含量高,痛风患者应该避免进食。鲳鱼、鲈鱼、比目鱼等属中等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少量食用。

痛风患者食用海产品应该注意什么?

01 尽量避免进食嘌呤含量较高的海产品

可以进食嘌呤含量低的海产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限量进食中等嘌呤含量的海产品,如每周进食一次,每次100g左右。

02 海产品的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煎烤

这样既能保证营养物质不被完全破坏,且保留海产品的原始味道,也能避免因煎炸等烹饪方式造成盐份、油脂摄入过量。

03 进食海产品时不饮酒,不喝海鲜汤

冰凉的啤酒搭配美味的海产品虽然让人感觉上很爽,但这绝不适合痛风患者,因为酒精是痛风患者的绝对禁忌。海鲜汤虽然味道鲜美,但经过高温蒸煮后海产品中的嘌呤可进入汤中。

虽然痛风患者要坚持控制饮食,但若要求所有痛风患者都只能食用绿叶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等低嘌呤食物,也是不现实的。痛风患者更多情况下应该根据自个人病情程度及血尿酸水平进行饮食控制。

肿瘤患者要注意饮食禁忌,这6种食物最好不要碰!

阅读前请点“关注”,每天定时分享关于妇科肿瘤及癌症知识,拥抱每一位肿瘤患者,让你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单~

什么?有些食物自带“毒素”?有些是本身“带毒”,有些是经过不健康的烹饪后“带毒”。

什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毒素,居然既伤肝又致癌?我们该怎么避免?

其实,这些带“毒素”的食物很好分辨,只要日常生活中稍稍注意,就可以不被这些“毒素”侵扰,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带毒”食物,分享给爱健康的你。

1、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所带有的黄曲霉毒素有害,是公认的事实,但好像总有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只霉变了一点点没关系,或将霉变部分削掉就可以。

但黄曲霉毒素可不是闹着玩的,黄曲霉毒素有很多种,毒性强度不一,但对人体的伤害都很大。它们伤肝、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抑制免疫机能,其中黄曲霉素B1更是目前公认的已知最强经口致癌物质。

如果误食足量黄曲霉素,我们的肝脏就“完了”,我们的肝小叶会坏死,胆囊会水肿,附近会出现积液,甚至会因为肝脏严重出血而亡。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误食的黄曲霉素没到致死量,也会影响P53基因的突变,P53是很重要抑癌基因,它的突变和很多肿瘤的形成都有关系。

患癌的我们要好好想想,以前对食品安全关注吗?是否有误食黄曲霉毒素过?

2、高温烤肉

熏制、烘烤、煎炸的肉类,往往有着独特的风味,引人注目,但同时它也有着独特的“毒性”物质,让人无法防备。

这个“毒性”物质,就是苯并芘。肉类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会先裂解,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包括苯并芘在内的多种物质,尤其是烤焦烤煳的部分,苯并芘的含量会比其他食物高10-20倍。

图片来源:摄图网

苯并芘和黄曲霉素同为1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物质,会致癌、致畸、致突变,甚至对内分泌系统也有损害,所以烟熏和烧烤肉的安全性问题其实很需要我们的关注,自己熏制烘烤的和一些小摊上的烤肉尽量少吃。

3、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其实包含了烤肉、熏肉、腌制肉等等,烤肉在前文已经讲述过,现在就来讲讲熏肉和腌制肉这类加工肉。

这些加工肉中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亚酸盐和亚硝酸盐,肉制品在腌制过程中,会促进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这个N-亚硝基化合物就是加工肉的“重点”。

它可是个高毒物质,一只小动物吃到150mg/KG就有可能引起肝小叶中心性出血坏死,不死也会伤肺、伤眼、伤皮肤,会明显增加结直肠癌和胃癌的风险,也和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病有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所以我们要少吃加工肉,可以偶尔用它提昇食欲,但一定不能长期食用。

4、油炸食物

油炸的食物也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这种物质就是丙烯酰胺,尤其是油炸淀粉类食物,如炸薯条、炸土豆片,当油炸温度>120度时,特别容易产生丙烯酰胺,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甚至超过了饮水中允许的最大含量的500倍。

丙烯酰胺的危害性没有前文那几种致癌物高,但仍旧是2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它进入人体后,会生成具有致癌或许的环氧丙酰胺,环氧丙酰胺则会和DNA发生一些反应,进一步损伤我们的DNA,引起基因突变。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目前流行病学调查中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油炸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但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建议减少对食品的过度烹饪,同时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5、槟榔

在我们的认知里,“槟榔”两个字往往等同于口腔癌。

没错,槟榔中的化学成分,比如槟榔生物碱,会通过亚硝基化作用,衍生出对细胞产生毒性的物质;我们反复咀嚼槟榔时对口腔造成的摩擦也会刺激口腔。两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再演化成癌前病变,最终导致口腔癌。

但同时,槟榔也带有其他毒性。

图片来源:摄图网

首先槟榔会损伤肝肾,比如槟榔提取物给小鼠用,小鼠的肝脏功能指标和肝脏形态都出现了异常。

其次槟榔具有生殖毒性,比如槟榔碱溶液,如果和正常男性精子共同孵育,精子的运动能力会随着槟榔碱溶液的浓度增加逐渐降低。

最后,槟榔还会抑制免疫,槟榔提取物会促进人体某些免疫物质的分泌,进而抑制免疫系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还会间接抑制我们白细胞的恢复,进一步影响我们的防御系统。

6、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反式脂肪酸,指的是所有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我们生活中最能叫得出名字的反式脂肪酸,就是氢化植物油(包括了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

对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我们也很熟悉了,它如果摄入过多,会影响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病,对我们这些平均年龄较大的肿瘤患者来说杀伤力也不小。

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很多,要防控它们的摄入,可以多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合理烹饪,在保证食物品质和口感的情况下,尽量缩短食物的煎炸时间,避免重复煎炸。

买零食时避开有人造奶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等成分的零食。

③ 控制烘焙、煎炸类食物的摄入,控制油脂的摄入,少吃精加工食品。

其实,很多患友对上述非食品健康都是有概念的,只是不清楚它究竟有多“不健康”。

如今了解来了它们的危害程度,相信大家更能够把握日常饮食,不让这些带“毒素”食物危害我们和家人的身体。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