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癌症的因素有哪些(癌症忌口一览表)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引发癌症的因素有哪些,以及癌症忌口一览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是基因注定的,躲也躲不掉?医生:这7种癌,也许会代代相传

癌症,是一个家庭破碎的开始,是一段美好人生的终止符,因为确诊了癌症,有不少人都被迫面临着家财散尽,负债累累的窘迫局面,而至今我们都还没有找到攻破癌症的最优解。

什么是癌症?

癌症,这个词让无数人倍感恐惧。它是指人体某一部分细胞失控生长导致的一类疾病。癌症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越早发现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但是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

癌症与生俱来?家族患癌一个都跑不了?基因和癌症是否难舍难分

基因对患癌是否有决定作用一直是研究人员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基因是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因是人体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遗传物质,它们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细胞功能。当某些基因突变或改变时,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癌症。

例如,部分细胞的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等遗传性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的突变使患者更容易患上这些癌症,因此,基因可以说对患癌有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基因并非是患癌的唯一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烟草烟雾、化学品和辐射等,都可以增加患癌的风险。生活中,长期吸烟被认为是肺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不健康、缺乏运动、酗酒和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些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癌症的发展。

尽管基因在患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基因并非决定性因素。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仅有不到10%的癌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联系。这意味着大部分癌症仍然是由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患癌的责任归咎于基因,而忽视其他影响因素。

不过话虽如此,可这七种癌或能世代相传,早做了解早检查,等到生病就晚了!

一、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乳腺癌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人们发现部分基因变异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为了进一步的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细致研究,得出结论发现,BRCA1和BRCA2两个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性更高。母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其子女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于正常人群。

二、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癌症发病率的前列。研究人员发现,大肠癌在家族中似乎有聚集现象。胃肠道息肉病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亲属中患有大肠息肉的人患结直肠癌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种聚集现象部分可以归因于基因突变遗传,也可能受到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

叁、肺癌

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几乎均由吸烟引起。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肺癌的发生。家族中患有肺癌的人患病的风险高于常人,并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更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人体对烟草中的致癌物质更加敏感,从而增加了肺癌的发病风险。

四、卵巢癌

卵巢癌是妇女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也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这种癌症往往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家族聚集现象明显。据统计,有16%至20%的卵巢癌患者家族中有同类型癌症的发生。科学家已经发现,BRCA1和BRCA2两个基因的突变是导致卵巢癌的主要原因。

五、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BRCA2基因的不同突变与胰腺癌的易感性有关。另外,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的人患病的风险也更高。个人的饮食习惯、肥胖、吸烟等环境因素也与胰腺癌的发病有关。

六、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的皮肤癌,其发生多受基因突变影响。具有CDKN2A基因突变的个体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更高。此外,过度曝露在紫外线下、晒斑等因素也会增加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七、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具有遗传倾向的宫颈癌患者可能在家族中传递这种感染,从而导致下一代的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

虽然这七种癌症受到基因遗传的概率非常高,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环境因素对癌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吸烟、饮食健康、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等都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方法。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也是防治癌症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看来癌症深不可测,可是也不意味着患癌以后就一定束手无策。如果不幸患癌,我们可以积极接受治疗,放平心态,从而为治疗癌症提供帮助。相信所有正在抗癌路上的人将会迎来希望的曙光。

医生呼吁:这4种食物,癌症病人要慎吃,否则加重病情

“一位特殊的病人走了

再也接不到每个月的那通“问诊”电话

但我没有遗憾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他没再忍受饥饿

离开时拥有最起码的尊严”

前段时间,医生王凯峰遇到了一位特殊的病人……病人离世后,他在日记中写下一段话……

70岁的老人瘦成了皮包骨

当时因为病人身体不方便,是他太太挂的号。老人患的是胃癌,王凯峰看到他的时候震惊了:1米7左右的个子,体重才60多斤……

老太太说老先生70岁了,3年前发现胃癌,当时做了手术切除,结果1年多前又复发了。王凯峰又问了老人一些简单的个人情况,结果发现老先生意识清晰,但特别不愿意讲话,回答都尽量简洁,要不就乾脆用摇头点头表达。

癌症虽然是消耗性疾病,但像老先生这样消瘦、虚弱的情况,王凯峰还是第一次见。他觉得光是肿瘤的消耗,也不至于恶化如此。

于是王凯峰又向老太太详细询问情况,终于解开了疑惑。

原来,老先生觉得化疗副作用大,怕治多了会短命,因而胃癌复发之后就一直抗拒治疗。家里人咨询“专家”后,决定选用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来“饿死”癌症。

该饮食法以蔬菜水果为主,少吃米面、少量吃肉,专家每个月会邮寄调配好的代餐粉,而老先生就用它代替一日叁餐,听完他就感叹,这种吃法,肿瘤还没饿死,人就饿死了。

问明情况后,王凯峰坐在老先生病床前,花了40多分钟细细讲解了癌症病人的饮食要求,并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老先生的家人采纳了王凯峰的建议,帮老人家逐步恢复饮食,先从流质开始,再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一个月后,老先生的精神状态就大有好转。随后大半年时间里,虽然病情一直在恶化,但老先生的精神状态一直维持得较好,不再整天昏睡,可以坐着轮椅出去晒太阳,也能常常能跟家人聊天。

虽然老人家最终没能扛住癌症,但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也没什么痛苦,离开得很安详。

别让“饿死肿瘤”的悲剧重演

其实医学上确有“饿死”肿瘤的说法,不过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方式。

我们知道肿瘤是从周围血管中汲取养分的。医学上所说的“饿死”肿瘤,是通过药物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或者阻断相应的供血分支,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让肿瘤缺血坏死。这是一种针对肿瘤的科学地治疗、调控方法,并非让患者直接挨饿。

让患者挨饿,不仅饿不死癌细胞,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很多癌症患者到了晚期本就有营养不良状况,机体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对癌细胞的清除作用自然也变弱。所以如果再让患者挨饿,营养供应不足,只会让癌症有更多肆虐的机会。

而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等治疗,如果体质不好,就容易有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患者若营养供应不足,身体无法承受副作用,也会影响疗程的进行。

怎么吃能杀死癌细胞?4个字要牢记于心

要和癌症做对抗,患者就必须保持足够的营养供应。这里的足够,不仅仅指数量上要足够多,也指营养成分要全面。所以癌症患者的饮食方桉说白了就4个字:营养均衡。

癌症患者的饮食要尽量多样化,要吃丰富多样的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选择优质的蛋白质比如鸡蛋、鱼肉等以维持体力,还要补充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对于精制糖类可以有所限制,但也要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换着食用各种粗粮。

当然,既然是生病,一些致病的食物自然就不能吃了,比如高盐食品、腌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品等,这些食物本就有致癌风险,癌症患者食用则可能加重病情。

另外,激素含量过高的食物、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易过敏的食物、难消化的食物,癌症患者也应当适度忌口,不宜多吃。

参考资料:

1 肿瘤真的能饿死吗?听听医生怎么说.羊城晚报.2017年6月21日

2 肿瘤患者普遍营养不良 两成患者是“饿”死的.生命时报.2016年4月27日

3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中国国家卫计委.201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