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病人如何饮食(晚期癌症病人奇迹康复)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晚期癌症病人如何饮食,以及晚期癌症病人奇迹康复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肺癌晚期吃什么好?

肺癌晚期营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个时期的患者正好给予的食物包括:第一给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不要喝酒、不要吸烟,因为酒精和烟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应该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为主,多吃绿色的蔬菜和水果,另外搭配高蛋白的饮食,像牛奶、鸡蛋、瘦肉等等才能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1,肺癌晚期病人消耗较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衡量肺癌晚期病人的营养状况的好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能否维持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2,癌症患者食欲差,进食量少,如果没有足够量的平衡膳食,必须提高膳食的热量和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粗脂肪,肺癌晚期病人应多吃白肉类蛋白质,如鸡鸭鱼肉,不吃或者少吃红肉如牛羊肉等,同时补充植物蛋白,如豆腐等。

3,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不但可以增加抵抗力,而且还可增加食欲,如苹果,香蕉等。

4,同时饮食应丰富多样、清澹、富有营养,以肉粥、鱼粥、蛋粥、苡米粥、百合粥、枸杞粥等各种粥类、汤类为主,配合水果、新鲜蔬菜,以清肺,止咳化痰为主。

5,在肺癌晚期病人中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因此,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对肿瘤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移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的东西,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6,同时建议以营养全面,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烧烤,腌制等食物,平时进食定时定量,合理营养为原则,多吃蔬果蔬菜.另外注意适时调理心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对于康复也很重要。

肺癌晚期患者最好是多进食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能够为患者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还可以起到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患者可以食用些冬瓜、山药、豆制品、黑木耳、蘑菰、青椒等食物。平时还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免对病情造成刺激。

湘雅“巾帼”曾珊:MDT深度融合,肿瘤患者高质量长期生存逐渐变成现实

红网时刻新闻5月30日讯(通讯员 刘少龙)20个肿瘤相关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头衔,每年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国际权威期刊论文不断涌现,肿瘤患者眼里的“救星”……她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主任曾珊教授。日前,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很多肿瘤患者经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精准发力,他们的高质量长期生存逐渐变成现实,有不少人跟正常人没有区别。”近日,曾珊教授接受采访时说。

团队发力,结直肠癌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能活多久,这是10多年前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现在随着医疗专家的努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实现长期生存的问题。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约50%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出现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结肠癌患者李华(化名)发现了肝转移,不少医院给患者给出生存期不过半年的诊断,李华慕名找到曾珊教授。她牵头组成MDT(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团队,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脏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为患者制定了精细的诊疗方桉,通过团队精准的靶向治疗,现在李华体内的癌细胞都没有找到,生活跟常人一样。

曾珊教授介绍,通过MDT团队的努力,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桉,尤其是针对晚期患者,其优势更加明显,以前的不到5%的5年生存率,现在达到了50%以上,有的甚至实现了跟常人一样的生活。

湘雅医院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秘书长,曾珊教授参与《中国结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9版)》的制订;作为副主编,她参与由樊代明院士发起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靶向药物治疗》的制订(2023年),并担任主讲人在全国进行指南巡讲与培训;还作为编委参加了多部《临床肿瘤学》国家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的编写。

全面发展,担任20个国家级专家头衔

在肿瘤治疗领域,曾珊教授精益求精,涉猎的面广且各方面成绩突出,得到了国内外肿瘤领域专家与患者的高度认可,目前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CACA)等学术机构担任了20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等,同时在湖南省担任候任主任委员2个,副主委以上任职12个,尤其是在CSCO实现了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全国委员的“大满贯”。

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在曾珊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淋巴瘤诊疗组在高危淋巴瘤、罕见淋巴瘤等已形成诊治特色;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有大剂量化疗诱导方桉疗效明显。腹部肿瘤学组是科室的优势专业,消化道肿瘤MDT接诊患者为院内肿瘤MDT第一。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特色。与此同时,其他诊疗组,如胸部纵膈肿瘤学组,对食管癌、肺癌等疾病诊疗也渐入佳境,生殖泌尿系统肿瘤诊疗组取得长足发展,软组织皮肤肿瘤和头颈部恶性肿瘤诊疗组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曾珊教授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肿瘤化疗科也积极响应医院号召,联合康复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肿瘤病人全病程管理服务,随时随地为肿瘤患者提供咨询与帮助,切实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治疗获益,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远远超出一般的平均和预期生存期,实现了医学上新的突破。

深耕学术,年均发表6篇10分以上的学术论文

临床、科研、教学,是医学领域的叁驾马车,曾珊教授齐头并进。近年来曾珊教授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重点研发及其他课题18项,率领团队成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8篇(平均IF:9.168),平均他引次数46.3次/篇。曾珊教授积极发起新药临床研究,作为牵头PI发起临床试验项目6项,参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72项,位列全院GCP项目数量前列。

曾珊教授介绍,近年来,每年都有6篇每篇均在10分以上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这大大提昇了学科的学术含金量。

目前,曾珊教授已经指导培养了26名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并选派7位优秀学子赴美接受博士生联合培养。2020年获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医师”,2022年获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教师”,曾珊教授说,医生除了治病救人,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让医学事业发扬光大,这也是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湘雅“巾帼”曾珊:MDT深度融合,肿瘤患者高质量长期生存逐渐变成现实

红网时刻新闻5月30日讯(通讯员 刘少龙)20个肿瘤相关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头衔,每年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国际权威期刊论文不断涌现,肿瘤患者眼里的“救星”……她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主任曾珊教授。日前,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很多肿瘤患者经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精准发力,他们的高质量长期生存逐渐变成现实,有不少人跟正常人没有区别。”近日,曾珊教授接受采访时说。

团队发力,结直肠癌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能活多久,这是10多年前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现在随着医疗专家的努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实现长期生存的问题。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约50%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出现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结肠癌患者李华(化名)发现了肝转移,不少医院给患者给出生存期不过半年的诊断,李华慕名找到曾珊教授。她牵头组成MDT(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团队,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脏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为患者制定了精细的诊疗方桉,通过团队精准的靶向治疗,现在李华体内的癌细胞都没有找到,生活跟常人一样。

曾珊教授介绍,通过MDT团队的努力,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桉,尤其是针对晚期患者,其优势更加明显,以前的不到5%的5年生存率,现在达到了50%以上,有的甚至实现了跟常人一样的生活。

湘雅医院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秘书长,曾珊教授参与《中国结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9版)》的制订;作为副主编,她参与由樊代明院士发起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靶向药物治疗》的制订(2023年),并担任主讲人在全国进行指南巡讲与培训;还作为编委参加了多部《临床肿瘤学》国家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的编写。

全面发展,担任20个国家级专家头衔

在肿瘤治疗领域,曾珊教授精益求精,涉猎的面广且各方面成绩突出,得到了国内外肿瘤领域专家与患者的高度认可,目前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CACA)等学术机构担任了20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等,同时在湖南省担任候任主任委员2个,副主委以上任职12个,尤其是在CSCO实现了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全国委员的“大满贯”。

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在曾珊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淋巴瘤诊疗组在高危淋巴瘤、罕见淋巴瘤等已形成诊治特色;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有大剂量化疗诱导方桉疗效明显。腹部肿瘤学组是科室的优势专业,消化道肿瘤MDT接诊患者为院内肿瘤MDT第一。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特色。与此同时,其他诊疗组,如胸部纵膈肿瘤学组,对食管癌、肺癌等疾病诊疗也渐入佳境,生殖泌尿系统肿瘤诊疗组取得长足发展,软组织皮肤肿瘤和头颈部恶性肿瘤诊疗组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曾珊教授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肿瘤化疗科也积极响应医院号召,联合康复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肿瘤病人全病程管理服务,随时随地为肿瘤患者提供咨询与帮助,切实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治疗获益,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远远超出一般的平均和预期生存期,实现了医学上新的突破。

深耕学术,年均发表6篇10分以上的学术论文

临床、科研、教学,是医学领域的叁驾马车,曾珊教授齐头并进。近年来曾珊教授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重点研发及其他课题18项,率领团队成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8篇(平均IF:9.168),平均他引次数46.3次/篇。曾珊教授积极发起新药临床研究,作为牵头PI发起临床试验项目6项,参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72项,位列全院GCP项目数量前列。

曾珊教授介绍,近年来,每年都有6篇每篇均在10分以上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这大大提昇了学科的学术含金量。

目前,曾珊教授已经指导培养了26名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并选派7位优秀学子赴美接受博士生联合培养。2020年获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医师”,2022年获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教师”,曾珊教授说,医生除了治病救人,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让医学事业发扬光大,这也是神圣而伟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