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參和海參的區別以及金刺參九正合劑騙局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刺參和海參的區別,以及金刺參九正合劑騙局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警惕!四五十元就能買壹斤大海參?切莫貪便宜,可能是假的

12月上旬,正是海參大量上市季,山東、遼寧等地海參正源源不斷運入上海市場。由於質量、規格、養殖方式不同,海參的售價也不壹樣,最貴的海參賣近萬元壹斤,便宜壹點的海參也要買千把元壹斤。但近來有網民驚呼,她花四五十元就能買壹斤“大海參”,海參既大又肥壯,賣相很好看。另外壹位網友則回應,她買到賣相壹樣,但售價壹斤不到30元的“大海參”。

難到真有這等好事?為此,記者專門將網友購買的“大海參”的照片發給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廣斌進行鑒別,劉廣斌說,國內消費的海參大都指刺參(學名仿刺參),是海參的壹種,即參的外表有尖的“刺”,即便不是刺參,海參有其基本特徵,該“大海參”不符合海參基本特徵,顯然是假海參。

據劉廣斌介紹,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1000種,其中能食用的約40種,我國有約140種海參,其中能食用的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0種。我國北方地區食用海參壹般衹有刺參,南方地區還有梅花參、糙參等。刺參營養豐富,屬於保健品,因此市民家庭大多數喜歡購買刺參食用。

刺參長條形,體壁厚,外表有棘即“刺”,長在背麵的“刺”有4至6排。刺參腹部有突出的壹點壹點,被稱為管足吸管。刺參兩頭有口和肛門,其顏色有黑色、綠色、黃色和棕色等,以棕色為主,還有極少數的白色刺參。如果是幹海參(包括刺參),牠的腹部有切口,壹般不超過總長度1/3。

“2018年,山東年產刺參約10萬噸,全國包括山東、遼寧在內刺參的總產量17多萬噸,估計天然刺參產量不到'總產量的1/10。”劉廣斌介紹說,養殖刺參主要有工廠化養殖、池塘養殖和海上底播養殖3種方式,其中海上底播養殖的刺參生長環境接近天然海參,價格較高。同時刺參分為鮮刺參和幹刺參兩種,鮮刺參就是養殖後捕撈上來的刺參,幹刺參是經過蒸煮、晾曬或烘幹的刺參,幹刺參加工要加適量的鹽,這樣便於存放。

“壹般約30斤鮮刺參製作1斤幹刺參,幹刺參最低成本1斤在1800元以上,即便是不法商人在刺參里摻入鐵屑、砂石等雜質,多次高鹽水煮或者加入膠質,也起碼要近千元1斤,因此花數十元就能買1斤幹刺參根本不可能。”

劉廣斌指出,無論刺參還是其牠品種海參,外表顏色都有細微差異,而照片上的“大海參”顏色統壹;真海參的體內有5根肌肉,而照片上的“大海參”沒有;真海參兩頭有口和肛門,照片上的“大海參”同樣沒有;真海參腹部切口壹般在1/3以內,照片上的“大海參”開口很大。

照片上的“大海參”沒有刺,而真刺參體表有“刺”,顯然不可能是刺參。另外,刺參口部體表下有壹個環狀的石灰質闆,叫石灰環,壹般在食用前要取出來,沒有石灰環的不會是刺參。由此劉廣斌推斷,照片上的“大海參”是用某些膠質加工而成的假海參。

【關鍵字】:海參真偽水產養殖

緊急!全國養戶,壹大波病害正在瘋狂反攻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五月有立夏、小滿兩個節氣。全國平均氣溫14℃~25℃。平均降水總量101mm。對於水產養殖者來說,五月份天氣多變、晴雨交雜、連續陰雨天多、溫度反復、晝夜溫差大,這些情況容易造成養殖池塘溶氧低,底質惡化等,水生動物疾病將頻發。

(壹)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當水質惡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總氮、有機氮、亞硝酸態氮和有機物耗氧率偏高,水溫變化較大,魚體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魚出血病流行。發病水溫20℃~30℃,25℃~28℃最易發病。各草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二)鯉春病毒血癥:傳染源為病魚、死魚和帶毒魚。傳播途徑為經水傳播,病毒可經鰓和腸道入侵。也可能垂直傳播,主要危害鯉、錦鯉、金魚等,發病水溫8℃~20℃,15℃~17℃最易發病。各鯉、錦鯉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三)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危害虹鱒,以早春和初夏多見,在水溫為8℃~15℃時流行,3月齡內幼魚較易發病並有大量死亡。北京、河北、遼寧、山東、甘肅、青海等集中流水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四)細菌性腸炎病:可感染草魚、青魚、鯉魚等多種淡水魚,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並發,是養殖魚類中危害較嚴重的疾病之壹。水溫在18℃以上時易發病並流行。

(五)錨頭鰠病:該病是由多種錨頭鰠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全國各地都可發病,但以南方養殖區較為嚴重。該病在魚種和成魚階段均可感染,在水溫12~33℃期間更易發病並可在短時間內引起魚種的暴發性死亡。

(六)白斑綜合徵: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重點關註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養殖區。同時,要註意白斑綜合徵對淡水養殖蝦類的影響。

(七)鱉潰爛病:該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假單胞桿菌和無色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溫20℃以上易發病並流行,溫度越高,發病率越高。壹旦發病,持續期長,危害較嚴重。

另外,淡水養殖魚類需註意爛尾病、小瓜蟲病和中華鰠病,大黃魚註意內臟白點病和刺激隱核蟲病,蝦類註意爛鰓病、固著類纖毛蟲病,蟹類註意弧菌病、腸炎病等可能對養殖生產的影響。

5月份,隨著水溫逐漸升高,水產養殖生產步入繁忙的季節,大多數養殖品種已進入正常攝食的生長期。

(壹)做好養殖池塘的消毒工作。水溫回升後,各類病原體開始活躍,壹旦遇到不穩定環境,極易誘發病害,可用含氯制劑全池潑灑,清除病原。養殖過程中的預防用藥和對發病個體的藥物治療都必須嚴格遵循國傢有關漁藥使用的規定,做到科學用藥、規範用藥。

(二)加強養殖生產管理。適當降低養殖密度,減少應激反應;隨著水溫升高,魚類攝食活動增加,使用優質飼料,減少殘餌;及時調節水質或加註新水,保持優良的水質和養殖環境。

(三)密切關註天氣變化。春夏之交,天氣多變,積極做好突發性天氣變化的應對準備,尤其是強降雨天氣的應對工作,及時加固養殖設施,謹防水體缺氧。

5月份依次進入“立夏”、“小滿”節氣,水溫緊隨氣溫逐漸升高,雷雨天、陰雨天增多。魚類生長迅猛,水生動物飼料投餵量也逐漸增加,水質不易掌控,應密切關註養殖水體水色、水溫、pH值、溶氧量等變化,註意增氧預防浮頭。

1、魚類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區均需重點防控。

2、魚類指環蟲、錨頭鰠、車輪蟲等寄生蟲病。各淡水魚主要養殖區均需重點防控。

4、甲殼類蛻殼不遂、纖毛蟲病、爛鰓病、腸炎病:重點關註泰州、宿遷、揚州、常州地區。

1、魚類的爛鰓病:應徹底清塘、魚種消毒,保持優良水質、投餵優質飼料,增強魚體免疫力。治療可選用雙黃苦參散、三黃散、闆藍根末和大黃五倍子散等中草藥,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進行。

2、魚類的腸炎病:嚴格執行“四消、四定”措施,投餵新鮮飼料可有效預防。治療可使用中草藥,如三黃散、闆藍根末和大黃五倍子散等,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進行,或其他國傢規定的水產養殖用抗菌藥物,但必須對癥、對因使用;配合潑灑濃度為1mg/L的漂白粉或20-30mg/L生石灰,消毒池水。

3、魚類寄生蟲病:使用國傢規定的水產專用殺蟲藥物治療,並使用微生物制劑等及時解毒。對於寄生蟲病要以預防為主,以養水保健為主。主要是切斷傳染源,保持水質底質良好,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各階段的消毒工作等。不宜等到疾病嚴重了才開始殺蟲,因為殺蟲不僅風險大而且對魚的生長繁育都有很大影響,壹些殺蟲藥也容易殺死水里的部分浮遊生物引起水體失衡、使水質變差。

預防:保持池塘壹定的水深,提前使用消毒底改、光合細菌等改良水質,飼料中適量添加營養增強劑、腸道微生態制劑等,整個養殖過程中,切忌過度投餵,避免高溫條件下長時間投餵。

治療:可使用天然植物抗病毒藥物治療,如黃芪、闆蘭根等,將其粉碎後拌餌料,使用劑量壹般為每公斤魚體重0.5~1.0克,連續投餵4~6天。外用碘制劑進行水體消毒,連續潑灑2~3次,隔天1次。

5、蝦類的腸炎病:大蒜按飼料重量的1-2%,去皮搗爛,加入少量清水攪勻,拌入配合飼料中,連續投餵3~5天,配合使用碘制劑進行水體消毒。

6、斑點叉尾鮰病毒病:(1)加強綜合預防措施,嚴格執行檢疫制度,池埂消毒,對網具、運輸工具等用高濃度消毒液浸泡消毒,防止病毒擴散。(2)漁場中應設置隔離帶,將魚卵孵化區和剛孵化魚苗飼養區分開,並確認與帶毒魚完全隔離。加強飼養管理,降低魚苗的養殖密度,減少環境脅迫。

湖北省5月份氣溫逐漸上升,水溫也隨之升高。養殖水體中各種細菌、寄生蟲開始滋生繁殖;白天水溫高,夜晚水溫低,晝夜溫差大,容易造成水溫突變引發魚病,應及早做好預防工作,有效減少漁民損失。

1.草魚易得爛鰓病、腸炎、出血病、赤皮病、車輪蟲,主要關註區域為湖北全省養殖區。

2.鰱、鱅、鯉、鯽、鯿等易得細菌性敗血癥、腸炎,主要關註區域為湖北全省養殖區。

4.河蟹易得固著類纖毛蟲病,主要關註區域為湖北省內鄂州、洪湖等主養區。

2.加強巡塘,嚴防因天氣突變引起的水質惡化。適當開增氧機增氧,改善水質。

5.加強產後親魚的防病措施。由於產後親魚體質虛弱,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疾病,為了使親魚盡快恢復體質,同時也給來年的繁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必須切實做好產後親魚的細心培育和護理。

1.對草魚等常規魚類的細菌性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細菌性敗血癥,治療外用:二氧化氯0.3mg/L全池潑灑,每日壹次,連用3次;內服:氟苯尼考或甲碸黴素,壹次量,每1kg體重魚5~15mg拌飼投餵,1天1次,連用3~5天。

2.草魚車輪蟲防治措施:預防魚池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合理放養。治療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0.7mg/L全池潑灑。

預防措施:預防的核心是提高小龍蝦的體質,增強蝦的抗病力。適量起捕,合理調節水體中蝦的密度;逐步提高水位,保持水質良好,改善蝦的棲息環境。投餵優質飼料,增強小龍蝦的體質。

治療方法:聚維酮碘0.3~3.5mg/L全池潑灑;二氧化氯0.2~0.5mg/L全池潑灑,每半月預防壹次。症狀嚴重時:用0.2%維生素C+1%的大蒜+2%雙黃連,加水溶解後用噴霧器噴在飼料上投餵;如發現有蝦發病,應及時將病蝦隔離,控制病情進壹步擴散。

5.河蟹固著類纖毛蟲病治療方法:硫酸鋅,壹次量,每1m3水體0.3~0.5g,全池潑灑1次;嚴重時壹次量,每1m3水體1~2g,隔3天再用1次,用藥後適量換水。

5月份廣東省降水較多,雷雨天氣頻繁,氣候變化大,水溫逐漸上升,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病率將呈上升的趨勢。漁業生產進入繁忙季節,要提前做好養殖生產管理、種苗繁育和苗種放養前的準備工作,從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種苗場選購苗種,並要求提供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合格證明。

1、淡水養殖品種:易發生車輪蟲病、斜管蟲病、指環蟲病、小瓜蟲、細菌性敗血病、爛鰓病、腸炎病等,重點關註全省養殖區域。

2、草魚:魚種階段易發生出血病,重點關註全省草魚池塘養殖區域。

3、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重點關註粵西、珠江三角洲、肇慶等高密度養殖區域。

5、海水魚:易發生神經壞死病毒病、刺激隱核蟲病等,重點關註全省沿海養殖區域。

6、南美白對蝦:易發生白斑病、早期死亡綜合症等,重點關註珠江三角洲、粵西地區等高密度養殖區域。

1、隨著溫度的上升,水生動物開始大量攝食階段,進入快速生長期,養殖生產者要加強生產管理,嚴格按“四定”原則投飼,並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

2、雷雨、悶熱天氣現象頻繁,魚塘容易因缺氧而發生泛池,註意觀察魚類的攝食和水質情況,發現缺氧應及時加註新水、並采取增氧等措施,定期潑灑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

3、南美白對蝦苗種養殖階段容易發生早期死亡綜合症,應提高警惕,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1)用含溴制劑對塘底進行消毒。(2)根據鹽度的不同,搭配草魚、革胡子鯰、美國紅魚或軍曹魚等進行混養。(3)為了調整對蝦消化道pH,建議每天投餵1-2次經過乳酸桿菌發酵的飼料。

4、5月前後是海水魚刺激隱核蟲病流行的壹個高峰期,有可能在局部地區流行和暴發,各沿海市要加強監測,密切註意該病的流行動態,及時做好防控工作。(1)網箱合理排放,使水流交換順暢,放養密度要適宜。(2)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減少冰鮮魚、鮮魚做飼料。(3)淡水浸浴病魚3~20分鐘,酌情在浸泡液中加入抗菌劑。(4)投餵多維和免疫增強劑等加強營養,提高抗病力。

1.淡水魚類:草魚、鯉魚易感染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等細菌性疾病,鱘魚易發生細菌性腸炎病。

2.海水魚類:鮃鰈類易感染腹水病、腸炎病等疾病,重點關註沿海鮃鰈類主養區。

3.對蝦:需註意預防對蝦早期死亡綜合徵(EMS)的發生,重點關註南美白對蝦主養區。

1.預防淡水魚類的細菌性疾病,可采取放苗前註意清塘,去除池底過多淤泥;有機肥要經過發酵、消毒後投放;做好水質調控工作,用生石灰定期消毒,適時換水或加註新水。預防腸炎病,應註意不餵變質飼料,病害高發季節可適當控制投飼量,防止殘餌過多影響水質,誘發疾病。

治療爛鰓病可選用含氯制劑消毒,氟苯尼考粉等國標漁藥內服;國標漁藥甲碸黴素粉等對治療腸炎病和赤皮病有壹定療效;治療魚類腸炎病可選用氟苯尼考粉、大蒜素等國標漁藥內服。

2.鮃鰈類腹水病、腸炎病的預防,在投餌上註意,鮮雜魚要消毒,飼料要潔凈,並嚴格控制投餌量與養殖密度。使用地下鹵水或混合自然海水養殖時還要註意其鹽度變化,特別是多雨時段。

對於鮃鰈類的腹水病、腸炎病,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嚴格控制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和頻率。壹旦大菱鮃或牙鮃出現腹水病症狀或確診,可采取降低水溫、減少投餵量、清除水體中有機汙物、加大換水量等措施。發生腸炎病時,可用噁喹酸口服和藥浴處理。

3.預防對蝦早期死亡綜合徵(EMS),應註意加強苗種檢疫,從源頭上進行預防。應選擇信譽良好、有檢疫證書的商傢的苗種,同時做好水質調控工作,通過定期換水、適時增氧、施用微生態制劑和底質改良劑等措施,調控好水質。科學、適量投餵,防止水質敗壞。

4.預防刺參的腐皮綜合症,要註意控制養殖密度。若有發病,及時將發病個體揀出,全池潑灑聚維酮碘、二氧化氯或二氯異氰尿酸等進行消毒,全池施用沸石粉或活性炭粉並配合益生菌改善水質。

5月份,隨著河北各地氣溫的快速上升,養殖水溫也快速升高。放養苗種及越冬後的魚類抗病力較弱,各種細菌性、真菌性、寄生蟲性病害開始增加。應註意避免在拉網、運輸和放苗過程中魚體受傷,並做好池塘及工具的消毒。根據近幾年同期河北省水產養殖病情測報監測數據,5月份需重點關註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1.錦鯉皰疹病毒病:主要發生對象為鯉魚和錦鯉,發病水溫為18℃~30℃,尤其在22℃~28℃易發生。重點關註河北省內陸鯉魚主養區。

2.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發生對象為虹鱒魚,發病水溫為8℃~15℃,魚齡越小對該病越敏感。重點關註河北省太行山、燕山虹鱒魚主養區。

3.鯽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危害異育銀鯽,該病流行時間長,發病水溫15℃~33℃,以20℃~28℃易暴發流行。重點關註河北省內陸鯽魚主養區。

4.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主要發生對象為草魚、鯽和鯉魚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發病水溫9℃~35℃,水溫25℃以上時易暴發流行。特點是發病魚種類多,流行範圍廣,尤其多呈急性流行,發病後死亡率高。重點關註河北省內陸淡水魚類主養區。

另外,需註意淡水魚的爛鰓病、赤皮病、豎鱗病、水黴病、指環蟲病、車輪蟲病等。

(1)做好苗種消毒,防止苗種帶入病原微生物;引進苗種應送檢測部門進行檢疫,從源頭控制病原。

(2)淡水養殖池塘在放養前應做好清塘和工具消毒;在拉網、運輸和投放魚種時,小心操作,盡量避免碰傷魚體,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或食鹽水浸泡魚體消毒;調控好水質和養殖密度,定期用氯制劑或生石灰等對池水消毒。

(1)對於鯉魚錦鯉皰疹病毒病,應對發病池塘及相鄰池塘進行隔離飼養,死魚深埋,用聚維酮碘對水體消毒,養殖用水禁止外放,開啟增氧機增氧,投餌量減半;發病池塘用VC、VK3及氟苯尼考粉藥餌等可減輕並發癥;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病情。

(2)對於虹鱒魚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應對發病池塘及相鄰池塘進行隔離,可用聚維酮碘對水體持續消毒7天,間隔5天,再連續消毒7天,並投餵免疫增強劑及抗病毒藥物,防止病情擴大;養殖用水禁止外放,養殖工具嚴禁交叉使用,對病魚實行隔離飼養,死魚深埋;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病情。

(3)對於鯽造血器官壞死病,應對發病池塘及相鄰池塘進行隔離飼養,死魚深埋;發病後切不可隨便用藥,可用碘制劑對水體消毒,養殖用水禁止外放,開啟增氧機增氧但切勿將水攪混,停止或減少飼料投餵;發病初期用VC及抗病毒中藥藥餌可緩解病症;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病情。

(4)對於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癥,可投餵氟苯尼考粉或恩諾沙星粉抗菌藥餌治療。

2018年5月,廣西各地養殖水溫逐漸回升至22-28℃;同時,隨著雨季的來臨,天氣變化頻繁,極易引起養殖水體的垂直交換導致水質狀況不佳,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1.養殖對蝦:易發白斑綜合徵、偷死病等,重點關註桂南沿海對蝦養殖區域。

2.淡水養殖魚類:易發小瓜蟲病、流行性潰瘍綜合徵、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細菌性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鏈球菌病、草魚出血病、指環蟲病、三代蟲病、車輪蟲病等,小瓜蟲病和流行性潰瘍綜合徵有局部暴發流行趨勢,重點關註桂南、桂西、桂中、桂東、桂北淡水養殖區域。

3.海水養殖魚類:易發刺激隱核蟲病、流行性潰瘍綜合徵等,刺激隱核蟲病有局部暴發流行趨勢,重點關註桂南沿海海水網箱養魚區域。

4.養殖龜鱉:易發肺炎、腮腺炎、腸胃炎、潰瘍病等,重點關註桂南、桂西、桂中、桂東、桂北龜鱉養殖區域。

(2)每10-15天監測養殖水質及水體中的弧菌,適當補充碳和鎂、鋅,穩定藻相,保持良好的水質。

(1)適時加水和開機增氧,每10~15天潑灑生石灰水壹次,改善水質和底質;水質狀況不佳可用硫代硫酸鈉或腐植酸鈉改善水質。

(2)每隔15天拌飼料投餵免疫增強劑和青蒿末3~5天,每天1次。

(3)苗種放養前,徹底清池消毒,投放健壯苗種,入池前用3%鹽水加免疫增強劑消毒10~15分鐘。

(1)小池養殖每天換水2次以上;大池養殖10~15天潑灑生石灰水壹次,水質狀況不佳可用硫代硫酸鈉或腐植酸鈉改善水質。

(2)每隔15天拌飼料投餵免疫增強劑加乳酸菌和酵母菌5~7天,每天1次。

(4)引進苗種先在養殖場所外隔離養殖20天以上,監測無疾病後再放養入養殖池。

發生擬似病情,先用硫代硫酸鈉或腐植酸鈉改水,次日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每天1次,連續3天;同時拌飼料內服敏感國標漁藥加三黃粉加免疫增強劑,每天1次,連餵5~7天。

用高碘酸納或濃(稀)戊二醛溶液或小瓜敵殺(主要成分為檳榔、苦參、姜粉)遍灑,每天壹次,隔5~7天用壹次,連用3次;同時,每公斤魚用0.3~0.4克青蒿末拌飼料投餵,每天1次,連餵5~7天。

感染時,把網箱疏散鹽度較低的海區,把養殖密度降低到原來的60~70%,保持網箱排間距在30~50米。然後,將感染網箱提起、套袋(彩條布),在晚上用高碘酸鈉溶液浸泡10~20分鐘,每天1次,連用2天;同時,每公斤魚用0.3~0.4g青蒿末拌飼料投餵,每天1次,連餵5~7天。

發現病情,先停料2天,水質較差的用硫代硫酸鈉改水,改水後依次用五倍子末和聚維酮碘溶液潑灑,每天壹次,連潑2~3天;同時在藥敏試驗基礎上選國標抗菌藥加免疫增強劑拌飼料投餵,每天壹次,連餵7天。

發現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養殖的用硫代硫酸鈉改水,改水後用聚維酮碘溶液等國標消毒劑消毒養殖水體,每天壹次,連續三天;小池養殖的適時換水,保持良好的水質;同時拌飼料內服敏感國標藥物免疫增強劑拌飼料投餵,每天壹次,連餵7~10天。壹個療程後,每隔15天拌飼料內服免疫增強劑,每天壹次,連餵5天。

發現病情,先停料2天,池塘養殖的用硫代硫酸鈉改水,改水後用聚維酮碘溶液等國標消毒劑消毒養殖水體,每天壹次,連續三天;小池養殖的適時換水,保持良好的水質;並按說明書拌飼料內服芪參散+敏感藥物或七味闆藍根散,每天1次,連餵10~15天;此後,每隔15天再餵5天,每天1次。

發現病情,先停料2天,先用硫代硫酸鈉改水,次日用聚維酮碘溶液等國標消毒劑消毒養殖水體,每天壹次,連續三天;同時在藥敏試驗基礎上選國標抗菌藥和三黃粉及加免疫增強劑拌飼料投餵,每天壹次,連餵5~7天;大水麵養殖,每畝1米水深用300克煙絲浸泡24小時後連渣帶水均勻潑灑,隔3~5天再潑壹次。

全池均勻潑灑甲苯咪唑溶液,隔5~6天再用1次;同時,每公斤魚用0.3~0.4克青蒿末拌飼料投餵,每天1次,連餵5~7天。

5月份,隨著氣溫、水溫逐漸升高,水產養殖動物進入生長旺盛、新陳代謝加快時期,同時也是水中各種病原生物快速繁殖的有利時機。

1.草魚:易發草魚出血病、爛鰓病、車輪蟲病、缺氧等,重點關註草魚高密度養殖區域。

2.鰻鱺:易發腸炎病、爛鰓病、指環蟲病、車輪蟲病等,重點關註鰻鱺高密度養殖區域。

3.大黃魚:易發內臟白點病、潰瘍病、刺激隱核蟲病等,重點關註大黃魚高密度養殖區域。

5.石斑魚:易發苗種期神經壞死病毒病、車輪蟲病等,重點關註石斑魚重點養殖區域。

6.對蝦:易發爛鰓病、黑鰓綜合症、弧菌病、紅腿病等,重點關註對蝦高密度養殖區域。

1.加強水質調控。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微生態制劑調節池塘水質,保持優良的水質和養殖環境。

2.加強飼養管理。適當降低養殖密度,隨著水溫升高,魚類攝食量加大,科學投餵優質飼料,定期拌飼投餵維生素C,以增強養殖動物體質,提高免疫力。

3.關註天氣變化。春夏之交,天氣多變,應密切關註天氣變化,積極做好突發性天氣變化的應對準備,謹防水體缺氧。

本文轉自【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各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係。